媒體在同一天報導兩則有關生態環保的新聞,一是被泰雅族人保護半世紀的新竹縣尖石鄉北得拉曼山巨木群,有兩棵樹齡兩千年以上的紅檜,遭遊客當成藥材猛砍,部落長老相當痛心,要求林務局立即處理,否則要發動封山。
另一是「埃及工程師,內灣度假撿垃圾」,他質疑,台灣的美景是在埃及一輩子都看不到,為何台灣人隨地丟垃圾?
從兩則新聞可發現,道德問題與抽象的「愛台灣」觀念,一直在我們生活周遭產生矛盾。道德是發自內心而身體力行,否則再嚴厲的罰責,還是不能嚇阻山老鼠與民眾破壞神木,及亂丟垃圾。
「愛台灣」近年來被政客喊得震天價響,不少民眾也自詡「愛台灣」,但卻是發自於意識形態的口號,而非具體行動。泰雅族長老要「封山」,除了要保原有的生活型態,也是要保存生態環境;而許多外國人來到台灣,就像埃及工程師般,不只讚嘆美景,還身體力行保護,更有像環保團體的文魯賓,放棄自己的國籍,獻身台灣的環保,這才是真正「愛台灣」,難道高喊「愛台灣」的台灣人不汗顏?
說「道德」也許太沉重,說「愛台灣」或許太政治化,不過,民眾應該深思,是否能像原住民長老及這些外國人,以身體力行落實「愛台灣」呢?
仝擎(新竹市/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