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伊甸基金會昨指出,全台有四萬多名發展遲緩的嬰幼兒,但只有約一萬六千名三歲以下的遲緩兒被通報,約兩萬多名因未提早發現,錯過第一時間早期療育。
伊甸表示,六歲前是早期療育的關鍵階段,三歲前更是黃金期。零至三歲嬰幼兒,發展過程較難有明顯特性與反應,再加上傳統觀念,讓家長以為「大隻雞慢啼」,誤判了孩子發展遲緩問題。
遲緩兒小慶的媽媽現身說法,提醒家長提早在孩子零至三歲時,進行篩檢。她說,小慶從小就安靜,兩歲多還不會說話,當時雖有懷疑,但醫師診斷小慶只是「動作發展影響語言表達能力」。直到三歲多,小慶還是不說話,再度就醫,竟發現小慶是中度自閉症。
所幸小慶的媽媽不氣餒,以正面積極態度面對,帶兒子展開早療,透過課程引導、器材輔助、醫療復健等過程全力搶救。如今小慶七歲,已轉為輕度自閉症,順利上學,並與同學開心互動。媽媽欣慰地說,要繼續陪伴兒子,趕上曾落後的人生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