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秀珍
嘉義知名畫家林國治老師生前有一嗜好:逛古董店,欣賞、購買台灣古文物,與古文物同好一起品味百年前民間生活物品。
約四十年前,嘉義公園旁民權路上有一家天才美術社,店裡形形色色的美術用品應有盡有,葉老闆也是畫家,兼做古董生意。大概因為同行又是同好,所以林國治老師常去拜訪葉老闆,聊美術、台灣古文物,或閒話家常。我和先生渡也年輕時逛古董店成癖,常去天才美術社,因緣際會認識了為人敦厚、誠懇,熱愛鄉土的林老師,他給我們的印象是「素樸無華」、「古色古香」,至今難忘。
民國七十七年,因為工作關係,渡也和我搬離嘉義,定居台中,此後少有閒暇再逛嘉義古董店,和林老師也失去連絡了。一○四年渡也和嘉義縣政府有書寫大阿里山區的合作計畫,須經常返嘉踏查阿里山區各景點,尋找寫作題材和靈感。為了方便上山,渡也暫租套房於嘉義市忠孝路救國團學苑,晨起或夕陽西下時步行至文化局參觀展覽成了渡也的最愛、渡也的三餐。
某日上午,渡也不期然看到文化局後方博物館外牆掛著林國治老師畫展的長布條,十分欣喜。欣賞畫作是渡也從高中時期以來即養成的興趣,更何況是友人林老師的畫展,非看不可,三步併作兩步快速進入展場。在展場才得知林老師甫歸道山,萬分悵然。渡也細心觀賞現場數十幅林老師的心血結晶,感覺似乎林老師還在,彷彿林老師正在導覽他的畫作。
數十載難逢的好機會,隔天、第三天、第四天,渡也再三到展場觀賞林老師在地的、鄉土的、動人的畫作,看畫裡的林老師,和林老師對話。就在那幾天,認識了林老師二千金虹昱女士與其夫婿陳醫師,他們賢伉儷為了林老師的畫展非常盡心盡力。陳醫師總是客氣地說:我不懂畫,但是我了解岳父的努力與用心。
陳醫師是嘉義大林淳樸的農家子弟,非常優異又謙虛,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高材生,專攻神經外科。於梧棲童綜合醫院工作繁忙之餘,陳醫師經常到魚池鄉他與夫人攜手打造的農莊休閒,放鬆自己的步調,瀏覽風景,細心照料植物……
渡也和我幾度受邀至占地一甲的農莊參訪、用餐,遠離凡塵,回歸自然,讓生命沉澱下來。我們在陳醫師詳細解說下一一和花草樹木石頭見面、認識。有時從他口中獲得一些脊椎醫療方面的知識,每次參訪都從大自然和陳醫師身上學到諸多書本以外的學問,原來大自然和陳醫師也都是好書。原來陳醫師是以關懷、醫療的態度在照顧農莊的一草一木……
我一直有這種感覺:陳醫師及其夫人也是美麗的風景。
去年十二月十二日,不幸的事降臨我身上。因為從機車後座下車重心不穩而摔傷了腰部,動彈不得,理所當然地到童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找陳醫師診治。住院數日,經過X片、顯影核磁共振攝影、骨頭密度檢查,終於明白我摔傷時呼天搶地哀嚎的原因。陳醫師睿智決定,為我做暫不開刀先鞏固骨本的特殊醫療方式。
經過了兩三周醫療後,痛苦果然減輕許多,可以不再服用止痛藥,雖然尚有些許疼痛。我看到烏雲逐漸散去,陽光慢慢探頭、露臉。但還是要遵照陳醫師指示:天天注射「骨穩」藥劑、口服維生素D和鈣片、多晒太陽、穿著高背鐵架護脊椎、走路須格外小心,因為我已沒有再摔倒的本錢了。我生命不能再摔倒了。
每次到醫院回診,陳醫師都安排我再拍X光片,詳細解釋片子中脊椎的狀況,並介紹復健方法,視病如親,難怪有人說當陳醫師的病人很幸福。
但願脊椎骨懂事快健康起來,才不致辜負陳醫師的智慧與關照。希望我和渡也很快能再去品味他們農莊的風景,那裡骨質良好的陽光和山水已等我們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