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文/妙凡法師
今天下午,我在客堂忙進忙出,阿難進來時,我險些撞了他。
阿難說:「羅睺羅,小心一點,我手上可是咱們印度最好的茶。」
我說:「你怎麼現在才來,我都快忙死了。」
阿難說:「今天的法座會,不是才七、八個人,你忙得跟來了七、八十人一樣。」
我看了門外,幾位比丘和舍利弗一起過來了,忙回說:「尊者他們到了。」
舍利弗請大家就座,說:「今天是祇園法座會的師資培訓。」接著說明佛陀的想法,根本佛法是緣起中道,這是不變的真理,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弘法度眾要有各種善巧方便,尤其和信徒談佛法很重要,等雨季一過,祇園就要推出法座會。
大家此起彼落的討論如何降伏煩惱。譬如說:
遇到不明理的人,常常爭辯的面紅耳赤,搞得整天身心不安,事也做不了。
忍餓、忍熱,都可以忍,唯獨忍委曲、忍毀謗,忍不下來,結果放棄堅持自己的夢想,前功盡棄。
舍利弗說:「緣起的世間,萬事萬物互為因緣成就(緣生),但也剎那暫時(緣滅),流動無常,沒有恆常不變的人事。」又說:「但是,我們無始劫的習氣樂於攀緣,面對周遭的事情,我們習以為常的起心動念、分別、執取,我們的心每天都跟敲鑼打鼓一樣,熱鬧煩躁。」
我說:「那該怎麼辦?」舍利弗說:「首先,要『覺察』自己攀緣的習氣,讓人不得自由,下定決心,不能再依著業力習氣拖著我們往煩惱生死輪迴的路上。」
我自然的回說:「然後呢?」
舍利弗笑說:「覺察之後,你要『安忍』,沉住氣(習氣),不要讓攀緣的習氣,像滾滾的塵沙覆蓋我們清淨的自性。」
我說:「是。」
舍利弗說:「最後,你要『發願』更新行為模式。過去抱怨、計較、比較的習慣,要調整為慈悲喜捨、平等、與人為善的行為,持續的做(正精進),當下的行為改變,未來的結果也就改變了。」
我做了小結論,說:「悟後起修。」舍利弗說:「是的。」
接著,舍利弗又說明法座會的注意事項,今天上午的師資培訓就圓滿了。
大家都離開後,阿難念我:「羅睺羅,今天變成你的小參了。」
我想回嘴,突然想起習氣又「攀緣」了,趕緊「安忍」,接著「更新」反應模式,正經的說:「是的,我錯了。」
舍利弗笑說:「阿難,羅睺羅今天的提問,也是幫助大家在修道上,找到用功下手處。」
阿難說:「不能太誇他,免得他傲慢。」
我畢恭畢敬的說:「是。」
外頭藍天白雲,一如世間千變萬化,願諸有情,遠離顛倒夢想,心如虛空,心無罣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