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利華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提倡台灣在地「未來食物」永續擇食新觀念。圖/聯合利華提供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聯合利華與董氏基金會合作提倡台灣在地「未來食物」永續擇食新觀念,今(15日)開記者會分享全球趨勢,鼓勵消費者多攝取植物性食物,認為後疫情時代的消費者更重視健康飲食與環境永續。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植物性飲食蔚為全球風潮,聯合國將6月18日訂為「永續美食烹調日」,也強調飲食對永續發展的重要性,尤其透過多樣化種植(農作物輪耕),提升植物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達2倍左右、提升糧食12至23%產量,都使收成更加穩定,也增加營養價值。
她進一步指出,植物性飲食具有0膽固醇、較好的脂肪、豐富膳食纖維、植化素及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等特性,有利改善血脂和膽固醇、腸道健康、抗衰老等,是許多國家及醫學機構所建議的飲食方針。
為了幫助消費者將未來食物入菜,聯合利華旗下品牌也推出食譜教學。圖/聯合利華提供
營養師莫雅淳表示,消費者宜選用當令、在地、新鮮和簡單未過度加工的植物性飲食,其中,未精製全榖雜糧類至少要占主食類的1/3,避免精製穀物;另選擇豆類及其製品取代肉類,建議每天攝取2份;每天至少攝取3份多種不同顏色的蔬菜,點心則可選擇新鮮水果、無調味堅果種子類,飲品選無糖豆漿、牛奶加麥片等,要避免含糖飲料或果汁。
聯合利華行銷總監蕭沂函說,旗下品牌除了落實成分簡單、農作物友善栽種外,更提出「Future 50 Foods未來食物」新概念,其中台灣嚴選30種未來食物清單有黑米、台灣藜、蕎麥、台灣番薯、紫山藥、紅豆、樹豆、青江菜、白蘿蔔、秋葵、金針菇、海帶芽及芝麻等。
另聯合利華推動全球種植、食用食物的3個改變: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植物性蛋白質、更多穀物和其他營養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來源,鼓勵消費者多攝取這類高營養價值的植物性食物,在飲食中體現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