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樂觀防疫 自求多福

 |2022.06.15
8150觀看次
字級

社論

自從政府開放與病毒共存,台灣的疫情就急速追上國際,不僅每日新增本土病例達七、八萬至十萬左右,數度高居世界第一,死亡人數也是每日過百,不見下降。連指揮官陳時中也不免於確診,可見疫情仍在高原,沒有緩和趨勢。而新變種的BA.4與BA.5也開始在歐美蔓延,政府預定七月降級似乎太過樂觀。

現在大多數國家都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不僅開放邊境,日本、韓國都啟動觀光,且在國內都沒有太多管制措施,讓新冠流感化。然而,新冠病毒是不是等於流感病毒,其實還有很大疑義。不過政府已經開始慢慢放鬆,包括邊境管制改為三加四,再準備改為零加七。 

推究新冠不能視同流感的原因在於:一是注射新冠疫苗後,大多數仍有染疫的可能,據指揮中心公布的數字,每日的新增染疫者有一半打過疫苗,一半沒打,所以打過疫苗不見得免疫。

再則染疫之後雖然表面上已痊癒,但後遺症仍多,有些是醫學界稱的「腦霧」症狀,記憶力衰退、思惟能力不靈活,有些是呼吸系統受損,會有胸痛或是咳嗽現象,還有生殖系統受損,影響生育能力等。 

台灣的情況不容樂觀的理由還有一個「黑數」的問題,據學者專家估計,其實真正的數字是指揮中心每天提報的三倍,也就是確診數和死亡數存在著專家們所說的「死亡暴增」和「超額死亡」問題。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提出台灣死亡數在十三天內翻倍,位居全球第二快,必須有效防疫,減少死亡。

台大退休教授薛承泰根據人口死亡數比較,今年五月超額死亡四千人。但指揮中心就是不願意面對這些數據真相。 

最令人擔憂的還是政府和綠營網軍發動的大內宣,宣揚「防疫模範生」、「台灣好棒棒」或是「Taiwan Can Help」都無傷大雅,頂多淪為國際笑柄;但是宣揚「群體免疫」、「超級免疫」、「無敵星星」,顯然有鼓勵大家去染疫,就非常不道德。現在年長者的死亡率偏高,年紀超過八十歲的長者,一旦染疫很容易演變成重症,接著死亡。而且兒童染疫數也偏高,政府供應的疫苗不足,兒童還有併發腦炎症狀。

鼓勵群體染疫的結果,就是讓老者及幼者遭殃。這不正與政府防疫的目的相反嗎? 

人民納稅、服役成立政府,政府的責任是確保國民的生命安全,而不是盡早讓政府自己脫離疫情漩渦。不可諱言,執政者是把防疫當選戰在打,綠網軍更是把砲口瞄準那些批評政府防疫不力的人士,郭彥均一則臉書發言:「很多孩子走了」,立刻就遭到綠網軍全面撲殺,包括蘇貞昌院長、檢調下手都不手軟。

恩恩爸爸四處走告,指揮中心就是急著甩鍋,綠網軍更是全面轟擊新北市長侯友宜。 

這豈是政府該有的防疫態度,現在的情勢是政府認為到七月疫情應該就會降級,完全交給民眾「自主應變」嗎?依目前新變種病毒來勢洶洶的情況,政府超前部署秋冬疫情猶恐不及,卻想趁此時機一跑了之?難道除了選舉,這個政府就沒有其他重要的事了?

陳時中狠得下心,總統及眾官員狠得下心這樣對待手中毫無資源的老百姓嗎?八千四百億的防疫預算,換來了親人無辜的死亡,現在又要放他們自尋生路,這是甚麼樣的思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