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產家庭百事哀 輔導控制生育

王士端(竹縣竹東/公) |2008.03.31
490觀看次
字級

媒體報導,新竹縣尖石鄉十七歲少女,因父母打零工維生,又有六個弟妹,國中畢業後即放棄升學,在家照顧弟妹,「我願意把讀書機會讓給弟妹」。

而這名少女的母親說:「只怪我們不會賺錢,對女兒很虧欠。」她除了前面兩胎,後面五胎都沒產檢,在家由親戚接生,「不是不顧孩子健康,是真的沒錢」。

這種多產家庭不但偏遠地區不少,都會區也有,曾有熱心的「助學媽媽」探訪受助家庭,發現有十一個孩子的家庭,住在三坪大的房間裡,夫妻相當年輕,但經濟生產能力並未相對有活力,父親打雜賺錢,母親照顧孩子,無法幫忙賺錢。

主計處統計,少子化現象除了觀念因素,經濟問題也影響養兒育女的意願,但多產家庭大都經濟不好、教育程度不高,明知能力有限,為何還要一年生一個,生到超出自己能照顧的範圍?

對多產家庭來說,物質上是經濟壓力,生活方面則會造成子女受教品質低落,「多產、貧窮、低教育」形成惡性循環,他們將很難擺脫弱勢困境,很難產生從社會中下階層向上進步的「社會流動」。

在少子化的今天,各級政府為鼓勵生育,提出生育津貼、托嬰服務,及醫療、奶粉、幼兒入學補助等措施,但對多產家庭,為疏導「人口膨脹」,可能該有「反鼓勵」措施,衛生、家庭計畫單位應輔導多產夫妻進行「生育控制」。

相關單位可藉由家庭訪視,對已有兩個或三個孩子的經濟困頓家庭,進行了解,說明養育及子女受教權等問題,勸導結紮;如果遇到多產父親教育程度不高,認為男性結紮會有「後遺症」,就需要詳加說明解惑。

「生育控制」可能涉及人權、生育自由等問題,不無爭議,但子女過多的問題不容輕忽,「輔導」是基於善意,希望政府能重視,否則光靠募款、助學無法根本解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