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台塑石化不惜與政府「凍漲」政策唱反調,突然調漲油價,雖然顧客流失,卻是停損止血的商戰策略,因為國內賣少,多出的油可轉價格較好的外銷,反而「內銷少賠、外銷有賺」;而中油在凍漲政策下,多賣多賠,更是全民埋單。
這充分顯示凍漲政策的荒謬。雖然政府有責任穩定物價,但刻意以犧牲國營事業為代價,以國庫貼補用油人,卻是最不負責任的作法,不但失去了公平正義,而且當政府無法再抗拒國際原油漲勢,撤守凍漲政策,連動的物價問題將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希望全民共體時艱,標準就該一致,如今政府不准中油漲價,多賣多賠,而台塑卻能外銷,賺更多的利潤,有道理嗎?而且,民營企業的油品寧可棄守台灣市場,難道不是為淵驅漁、為叢驅雀?
產品反映成本是天經地義,政府須及早回歸市場機制。
朱明鑑(台北市/教師)
台塑石化調漲油品價格,不但掀開物價的壓力鍋,而且生意興隆的中油,賣愈多賠愈多,以每小時虧損上千萬元的速度燒錢,再度引發老生常談的「國庫虧損,全民補貼」的問題。
在經濟學上市場供需是所謂「看不見的手」,因此,中油不漲台塑漲,消費者自然會選擇中油,但國內油品市場是畸型的寡占市場,油品公司只有「唯二」,如果不選擇民間企業,就是選擇國營企業,偏偏國營企業又是經濟學上所謂「看得見的那隻手」,也就是政府以計畫經濟干預市場機制,所以,中油必須一肩挑起「不斷油」與穩定價格的政策任務。
民間企業因為經營者有義務對股東負責,必須反映成本而調漲價格,而且不需要在乎國家能源問題,所以可以外銷賺利潤;但身為國營事業的中油,必須配合政府政策,便讓虧損,還是要咬牙貼錢繼續賣油,最後必須由國庫埋單,損失最大的是人民。
從凍漲政策可看出,國營與公用事業政策必須立即調整,不能等到五二○,否則,不但讓國庫及中油繼續受重傷害,全民更是大輸家。
吳庸(斗六市/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