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校園】草漯國中 以讀報培養學子軟實力 文/人間社記者謝佩蓁 |2022.06.13 語音朗讀 53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文/人間社記者謝佩蓁圖/草漯國中 草漯國中位於桃園市觀音區,近年來推動「草漯學」,主要分為自然特色、媒體識讀兩大區塊。自然特色課程內容有認識桃園藻礁、草漯沙丘地景,由6名教師分別進行不同類型的課程教學。媒體識讀則是透過讀報教育,讓學生以同一個議題涉獵不同的媒體報導,培養多方位思考能力。 讀報教育老師翁伃嫺在「草漯學」中負責糧食自給率及農地消退等議題,她以《人間福報》有關農地消失的系列報導為教材,帶領學生關懷自身所在的社區及農地保存。疫情中,翁老師引導居家隔離的學生思考每日三餐飲食與農地及糧食間的關連性,嘗試思索如何推廣本土糧食、農業發展及本地自然景觀特色。 學生每星期要撰寫讀報心得,此外翁老師每學期進行「讀報九宮格」主題活動——將相關新聞分類,學生抽一個主題後,連續十幾天閱讀報紙,練習寫摘要、整理補充及心得分享。他們的表現令人驚艷,翁老師原本擔心學生不會統整,但出乎意料的是,即便學業表現不理想的學生也能認真參與,積極投入插畫構圖、配置色彩、文字說明、上台發表,製作的海報版面多元豐富。透過「讀報九宮格」,原本不是很喜歡讀書的學生願意讀報;而撰寫讀報心得對學生的幫助更大,過去那些不願動筆的學生已能透過文字表達內心的想法,至少提筆寫個幾行,絕不留白。 「孩子藉由讀報能瞭解社會脈動,尤其《人間福報》刊載的好人好事更能激勵自心!」翁老師常將報紙刊載的好人好事新聞貼在公佈欄上,希冀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教過的學生有禮貌、有同理心、樂於助人,她感到無比欣慰。 翁老師表示讀報教育可豐富學生的視野,增進對事件的判斷能力,對於世界的觀點更周延,否則「孩子習慣於同溫層與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容易限縮他們對事情的看法。」她肯定讀報教育是一種終身學習,打破學習框架,讓學習更多元豐富,對孩子而言,是「可以帶著走的能力」,習慣讀報,可培養閱讀興趣、學到更多新知、瞭解社會脈動,更具備獨立思辨與判斷的能力。 前一篇文章 【讀後心得】平凡美味荷包蛋 下一篇文章 【校園采風】西屯國小 悅閱麻吉迎書香 熱門新聞 01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叢林的管理法⑤2025.10.1102梁瓊白身體力行 老後時光要精采2025.10.1103AI賦能 星鏈衛星網路暢行無阻2025.10.1104國慶煙火在南投 七彩水墨輝映2025.10.1105諾貝爾和平獎 馬查多獲殊榮2025.10.1106國慶致詞 韓:佛光山守護台灣的能量2025.10.1107賴總統:加速打造台灣之盾 2025.10.1108【健康新主張】天貝新風味 高蛋白蔬食大進化2025.10.1109少子化效應 雙十國慶寶寶驟減2025.10.1110菲律賓爆7.4強震 發布海嘯警報2025.10.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普門寺讀報教育走入校園 涵養正知正見的三好學生《人間福報》走進阿里山鄒族部落小學 十字國小 作者其他文章桃園.新屋 范姜古厝藏故事 海上長城話石滬橫山書法藝術館 埤塘為墨池 展館作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