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老屋添生力軍 「稻舍」、「貝殼好室」延續大稻埕人文故事 曹麗蕙 |2022.06.08 語音朗讀 151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稻舍」前身是「益興碾米工廠」,營運團隊將乘載米行歷史故事之老屋空間重新修復,變身為為米食文化的餐飲空間。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北老房子文化運動再添生力軍。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今天(8日)宣布,位於大稻埕街區的「稻舍」及「貝殼好室」加入活化台北市文化資產行列,兩棟老屋開幕後將以文化展示建物過往歷史故事,並分別以米食餐飲文化及新創群眾集資體驗重新利用空間,賦予老房子嶄新生命。今天在聯合開幕典禮上,蔡炳坤表示,台北市的文化資產至今有513處,為全台最多,當中就有102處在大稻埕,尤其是迪化街留下很多洋房洋樓,「非常高興迪化街329號(稻舍)及155號(貝殼好室)兩處文資加入台北市老房子文化運動計畫行列。」「稻舍」在老屋中陳列早期米斗、碾米機等米行使用的器物,圖為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體驗碾米,左為「稻舍」負責人葉守倫。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他進一步指出,「老房子文化運動是開創台灣針對老房子如何做修復再利用,一個非常成功案例。」政府引入民間力量,讓企業或像「稻舍」負責人葉守倫、「貝殼放大」創辦人林大涵這樣有理想的年輕人,投入經費整修文化資產,並以修復費用抵免租金、房屋稅、地價稅及營運費用,達成公私協力維護文化資產。他說:「今年預計會有22處老房子對外開放,期望透過老房子文化運動活化文化資產,讓文化資產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稻舍」於2020年公告登錄為北市歷史建築,前身是「益興碾米工廠」,現今定位為米食文化的餐飲空間。葉守倫介紹,團隊斥資200萬修復,保留了老屋古早碾米工廠傳承的歷史氛圍,不僅陳列早期米斗、碾米機等米行使用的器物外,也會規畫稻米文化和米行歷史的策展。「貝殼好室」將老房子化身創意發想基地。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貝殼好室」於2005公告登錄為北市歷史建築,包含了橫跨清代、日治及戰後不同階段的增建形式,一層樓三進的建物也反映了大稻埕地區街市的歷史樣貌,現今化身為創新產業集資基地。林大涵介紹,未來除了呈現老屋的前世今生,也規畫展售群眾集資誕生的品牌或產品,並有餐飲服務及活動,讓百年歷史老屋空間,化為創意源源不絕的創新基地。「貝殼好室」規畫集結群眾集資誕生的品牌或產品,進行商品展售。圖/台北市文化局提供 前一篇文章 職災勞工續領失能生活津貼 可免附診斷書 下一篇文章 去年8月大雨路坍 屏31縣災修工程至今仍流標 熱門新聞 01基隆潮藝術 18公尺光獸現身2025.09.2802依舊青山入眼來2025.09.2803新馬寺校園佛學會考 6校逾4千學生參與2025.09.2904佛光人愛心接力 挺進泥濘第一線2025.09.2805南韓氣候正義示威 臥地抗議2025.09.2806水災後無形殺手 類鼻疽2025.09.2907莊佳穎採紅菱 獲《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佳作2025.09.2908【考考你的智力】2025.09.2909宋代北苑貢茶 風華再現2025.09.2910搶救光復鄉 中央地方各設指揮所2025.09.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今年文旦減產3成 價格漲1倍7村清淤執行率 總協調官:已達88%月亮什麼冬冬 宜蘭冬山登場國軍進駐光復7村 管制義工齊救災台灣好行 套票送好禮佛大義煮團 熱食暖心馳援光復 作者其他文章黑猩猩之母珍古德辭世 享耆壽91歲故宮攜仁海宮 推郎世寧數位藝術展童書教父鄭明進 獲金鼎特別貢獻獎傳藝中心挺兒童戲曲 將辦百場巡演北師美術館 探索航空飛行特展故宮萌主遠征捷克 秀魅力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