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孜寧
連續兩年的初夏,全台灣小學生都因為新冠疫情打壞學習節奏;去年各級學校全面停課近兩個月,今年則是隨著疫情變化,學校不斷有班級或學生零星地停課或請假,不只學生、家長必須隨機應變日常作息,學校行政人員及老師更是辛苦,不但需要管理實體上課學生的秩序,還要兼顧在家遠距學習的教學品質,特別是針對自制力不佳、沒有處事判斷力的孩子,總是看到其身邊大人忙得團團轉,孩子仍張著無辜大眼,等著大人幫他安排這突如其來的作息改變。
為了防疫,我家的孩子幾乎整個五月都在家上課,同事關心地問我是否放心讓孩子在家上課,我開玩笑說:「不但很放心,我還樂得這幾天孩子在家,有大把時間做家事,讓她終於有機會當偶像──灰姑娘!」而家中實際狀況也差不多如此,我請家中長輩幫忙照料孩子三餐飲食,我則照常準時上下班,孩子省下的交通時間,就是他做家事及做功課的時候,我回到家時,孩子已處理完基礎家務,我則有更多空閒時間陪她聊天。
我認識的多數自學家長,從孩子上幼稚園開始,就放手讓孩子處理「自己的事」,包括孩子可以決定並完成穿著、飲食、時間安排等日常,有時候連簡單的外出採買、短程交通,也讓孩子自己處理,當然這一路上孩子必須克服內心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得學會看公車或捷運指標,也有很多次讓大人哭笑不得的驚險經驗;正因為這一切成長學習,都是孩子靠著自己力量經歷而來,效果也更加深刻,反映在如今因疫情必須在家上課的特殊時候,習慣自己安排時間的孩子,即使沒有大人時時刻刻緊迫盯人,也可以依序完成師長交付的任務。
從小到大,我們常聽到的老生常談:「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最適合放在學齡兒童身上,而我的觀察則是身邊大人更需要懂得放手的藝術,創造孩子足夠多失敗的經驗,最後才嘗得到成功滋味!
若是一場全球性的傳染病,能讓師長們察覺到孩子自立能力與身邊大人放手程度成正比,進而有意識地一步步讓孩子為自己的學習成果及生活負責,倒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收穫,在未來學習路上,也會讓家長們省心省力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