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月曆】2022 陸月 文殊之智 融入普賢之行

 |2022.06.01
14169觀看次
字級
文殊菩薩圖 晚唐(846~907)至五代(907~960) 棉本設色╱高218.7公分寬114.9公分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第17出土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甘肅省酒泉市敦煌市莫高窟第17窟出土。原件是文殊與普賢二菩薩左右相對,畫面左側是騎白象的普賢菩薩,右側為騎獅子的文殊菩薩。衣飾華麗莊嚴,頭光、身光明耀,周圍有菩薩、天龍、護法、伎樂簇擁。 此作可能原繪有中尊釋迦牟尼佛,文殊及普賢為其脇侍。這種分畫於兩邊的文殊變相及普賢變相曾是敦煌石窟壁畫常見的題材組合。此類圖像始於初唐(618~712),盛唐(712~756)略具規模,至中唐(756~846)不僅該題材的數量大大增多,畫面構圖也更趨於完整、精細。 作品多處殘缺,顏料脫落嚴重,可看見敷色及墨線勾勒之下原先的起稿線條。就臉部、眼睛、唇線勾勒的方式判斷,推測可能是吐蕃統治敦煌(781~847)之後的作品。

2022 陸月

文殊之智是融入在普賢之行中的,若無普賢行也就無法開發文殊智。

在《華嚴經》中,文殊菩薩指引善財邁向求法之旅,告訴善財要完成究竟菩薩行,成就無上道,必須修習普賢行,並要善財參訪知識,請教:「什麼是學菩薩行?什麼是修菩薩道?要如何才能具足普賢行?」

於是善財展開參訪善知識的求法之旅,最後見到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告訴他:想要成就如來功德,應修十種廣大行願,即「普賢十大願」: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智行合一的結果,便是圓滿佛道的完成。〈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內容即含蓋十大願,提醒行者須確實踐履普賢行。

般若甚深的文殊與願宏行健的普賢,兩者「智行合一」的精神,正是佛陀的德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