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電話亭 城市迎來春天

 |2022.05.30
1162觀看次
字級
工人正在移除紐約市最後一座付費公共電話亭。 圖/法新社
英國把電話亭轉為迷你圖書館。 圖/取自網路
日本小學生在由消防局舉辦的課程,學習使用公共電話。圖/取自網路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近年網路、行動電話普及,讓公共電話亭成為時代的犧牲品。美國紐約市日前就拆除最後一座付費公共電話亭,正式向舊時代告別。但英國、日本為電話亭「現代化」找到最佳解方,不僅把電話亭轉為迷你圖書館、藝術裝置及溫室,甚至還能提供免費WiFi,使用方式變得多元,助電話亭逃過被人們拆除、遺忘的命運。

坐落紐約市第7大道、第50街交叉街角的一座裝有兩具貝爾系統(Bell System )話機的公共電話亭,23日在曼哈頓區長萊文(Mark Levine)一聲令下,遭到拆除,並抬上卡車載走。

公共電話早在2000年代初期因為手機使用普及,開始逐漸從紐約街頭消失;接著在2010年代,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爆炸性成長,公共電話消失得更快。

對公共電話祭出最後一擊的是,2015年曼哈頓區著手建置數以千計的LinkNYC熱點,免費提供WiFi網路及撥打當地電話。如今這些新熱點又逐漸連結新一代的5G網路。

不過,電影《超人》(Superman)的粉絲們可放心,曼哈頓將保留4座不具功能的電話亭,那是《超人》主角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從記者變身為超人的知名場景。

危急時刻 電話亭就是生命線

在人人有手機的年代,英國2005~2008年間付費電話的使用率腰斬,公用電話的數量也從全盛時期減少至5.15萬座,到2021年更僅存2.1萬座;其中紅色電話亭從民營化前高峰的7.3萬座,降到1.1萬座左右,如今只剩8000座。

英國通訊管理局 (Ofcom)2021年11月宣布,保留5000座象徵「英倫精神」的紅色電話亭,符合「位於事故熱點」、「過去一年撥出52通電話以上」等條件,可免拆除。接發部門主管查達 (Selina Chadha) 指出,即使電話亭使用率低,只要有一通電話是來自需要的人,它就成了一條生命線。

據Ofcom統計,2019~2020年,全英有15萬通緊急服務電話從電話亭撥出,證實它在危急時刻,仍有派上用場的時候。接發部門主管查達(Selina Chadha)表示:「我們這麼做,是希望在農村等低行動網路覆蓋區的民眾仍可撥通電話,未來也計畫推出有免費WiFi、充電功能的新型電話亭。」

英國紅色電話亭最早出現於1920年代,2015年更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英國設計之一,超越英國國旗及倫敦雙層巴士,成為人人心目中的經典「英倫標誌」。

全英最大電信業者英國電信集團(BT)在2008年發起「認養電話亭計畫」(Adopt a Kiosk Scheme)」,開放當地社區與慈善機構,以1英鎊(約新台幣37元)認養電話亭,並在保留裝置原有外觀的前提,改作其他用途。目前有超過6500座電話亭,透過「認養機制」轉型為迷你圖書館、社區藝廊、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放置站等。

8成日本學童 沒用過公共電話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在數量高峰的1984年,全日本約93萬台公共電話。因為手機的普及,公共電話數量逐年減少,到2020年3月,只剩15萬台,更有77%小學生從來沒有使用過公共電話。

為了維持公共電話的使用率,日本電信電話(NTT)嘗試「轉型」,例如:讓電話亭提供手機充電功能,並將東京都內約600台公共電話,設為免費WiFi據點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