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世紀初葉,世界著名的英國水彩畫家泰納(Turner),最擅於運用柔軟而宜適的水的特性,經由透明與不透明的水彩顏料混合搭配,能化為奇妙的光與色彩的交響樂,以至於被一位藝評家羅斯金(Ruskin)在他的著作《當代畫家》的第一卷中稱許道:「他們的風景畫比所有古代的大師們都優異突出,特別是選自皇家美術院院士泰納真實、優美,而又富有智慧的作品。」
真實是指泰納的水彩畫寫實逼真:優美是指泰納的畫形式與色彩的視覺官能美的特色;智慧則是道出藝術家生命的特質。泰納不只長於柔適水性水彩畫的技巧,重要的是他運用水的特性結合色彩,將水彩畫注入一種神奇的幻化,幻化為一種不可思議的泰納生命中對大自然的特殊體悟,而形構為他那種水彩史上無可取代的個人風格。
關於「水」的哲學,中國最有智慧的道家老子李耳,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在他的著作《道德經》裡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之為物,居五行之始;水之性,得太陽之精;水之質,妙萬物之形,所以為上善,重點在於「妙萬物之形」,此「妙」即「玅」,能玅萬物之形,即其性柔適圓轉,故謂「上善若水」。
老子又說:「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重點在那「至柔」,所謂柔者,無物不隨宜,無時不處順;水之柔性、心之順性,彌綸天地,偏滿虛空。意指道之無所不入,無所不順應天地宇宙。所以,老子說出:「守柔曰強」。最有智慧的人,即能藏用於柔,故又說:「柔弱勝剛強」。所以,在老子的思想中,水為上善、水為上智、水為柔、水為道。
有一段時間,西方美術評論家將中國的水墨畫翻譯成英文的水彩畫(Water Color Painting),而不是水墨畫(Ink Painting),應該是指中國人用毛筆在宣紙或棉紙上以水蘸墨,再渲染上色而成的彩墨畫,但無論是水彩畫或水墨畫,都是將水的特性,無論是形而下的技巧(器),或形而上的哲學思維(道),透過藝術的表現,展露不同藝術家,不同的個人智慧與哲學內涵。
附圖「北投溫泉博物館」,為筆者二○○一年冬於北投公園以水彩對景寫生之作,費時十二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