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黃振裕
線上遊戲真迷人,可以暫時忘卻煩憂,把惱人的作業阻絕在電腦或手機的螢幕外,在影音聲效的刺激下,全心投入,不在意時間流逝,真爽!只是當回歸現實,作業沒完成、上課打瞌睡,還可能為了買點數而偷錢,或是以點數施惠,指使同學代勞,因沉迷線上遊戲衍生的問題可說是不勝枚舉。
我任職的學校雖然是偏僻的鄉下小學,但每年也都得處理幾件相關個案。
印象最深的是小富逃家事件。當時小富沉迷線上遊戲,經常裝病請假在家,目的是為了上線玩遊戲。在未被發現時,作業誆稱忘了寫,每天蓬頭垢面,衣服不但裡外反穿,就連前後也反了,作息大亂的他,已經不成一個兒童樣了。
當小富再裝病請假時,在我幾番調查後,從同學口中知道他玩遊戲的代號,才在線上逮到他,但他依舊不知悔改,夜裡趁父母熟睡之際偷偷起床上線。
因他上課總是精神不濟,我請小富媽媽特別關注後,她才發現確有其事。小富為了抗議被限制上線,還演了一齣離家出走的戲,傷透心的媽媽向我求助,終於找回了孩子。
多年來發現,只要家長一忙,忘了關心孩子的作息,這類事就層出不窮。
小佰上課無精打采,原來已改掉上學遲到的懷習慣又死灰復燃了,上課軟趴趴,作業沒完成,種種跡象讓我不禁聯想到線上遊戲。
「昨晚幾點睡?」「十一點。」「忙什麼?」「看電視!」這天遲到時,我再特別關心、鼓勵他要注意自己的作息,在學習的成效上好不容易有進步,要再為自己更努力才行。小佰微笑點點頭,像是感激我沒對他的遲到特別指責。
小佰才離開,課後班的老師就拿來一串他遺落的便利商店的遊戲點數購買單,請我特別注意。
這時,應證了直覺,但比較起沉迷線上遊戲,我更擔心他買點數的錢的來處。
「花了多少錢?」我拿著那疊點數單問。
「兩百五十元。」
「若你不說實話,這拿到便利商店一問就知道多少錢。」亮出那一大串的單子,提醒他誠實。
「九百五十元。」
「錢哪來的?」這是重點。
「媽媽給的。」
儘管一開始沒坦白,但我相信孩子,給他一句定心的「好的,老師知道了。」「如果到晚上十一點還在看電視,那你買這些遊戲點數要做啥?」再表明老師真的沒那麼好呼嚨。
「想一想,這幾天上學遲到,上課無精打采,幾項作業交不出,這都是什麼引起的?」聰明的孩子一定都知道,只是自制力不足,沒有師長的約束叮嚀,情況絕對每況愈下。
「哎呀!這幾天我真的忙翻了,沒多餘的時間看好他,我會注意……」和小佰媽媽近十分鐘的電話溝通,辛苦的媽媽為此感到驚訝、遺憾。幸好,錢真的是孩子假日時幫媽媽工作累積的獎勵,只是一次花這麼多錢在線上遊戲上,還是得再溝通。
媽媽還說小佰晚上寫作業寫到十二點,沒想到還是沒寫完,想來媽媽真的忙到孩子在做什麼都不知曉,也只能誠心提醒她多關注孩子的作息了。
小佰迷上線上遊戲的事需要師長共同關心與協助,這可得花一段時間,是身為導師的我,每一年都得複習幾次的經歷,但我也相信,只要有師長的溫馨招喚,迷途的羔羊終究會歸隊的。
小佰我還是一直關心、觀察著,直到他出勤、繳交作業都正常了為止。面對阻礙學生正常生活與學習的頑強敵人,我可不能掉以輕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