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竹頭筊 匠心具竹登場

曹麗蕙 |2022.05.23
373觀看次
字級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擲「筊杯」是民間常見、傳達神意使命的行為,嘉義六腳鄉船嘉寶工作室負責人黃奕薰,年輕時是廟宇建築的木匠藝師,退休後發現廉價木製杯、塑膠筊、粗造濫製的筊杯充斥市面,不忍傳統竹頭筊逐漸被淡忘,投身竹頭筊創作,迄今逾三十年。

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即日至六月一日推出「匠心具竹──不朽竹頭筊工藝展」,展示黃奕薰二十二件經典工法的竹頭筊傳統工藝,引領觀眾看見「竹頭筊」的創作歷程與豐富內涵。

去年,黃奕薰獲嘉義縣政府登錄認定文化資產傳統工藝竹頭筊保存者殊榮。他分享,「很少人知道,我們擲了大半輩子的『筊杯』,最早並非木製,而是竹頭製成」,因為竹頭纖維較長、自然彎曲,硬韌和彈性佳的特質,在擲筊時擲不壞,又能產生清脆響亮的聲音,而木頭的纖維是直的,且多為短纖,木筊擲久容易缺角破損,但工商社會以後,竹頭取材不易,被機械化木製筊杯替代,導致傳統竹頭筊工藝瀕臨失傳。

黃奕薰透露,這次除了完美新月弧度的「竹頭筊」,還有以刺竹頭製成的「板筊」法器,又稱為板坯(批)或竹刀,「這是台灣陣頭『八家將』甘、柳將軍手持法器,作為護香擔儀式,還有驅除鬼魅和掃除邪害的作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