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長期讀報,不僅可提升認知能力,還能增加對報紙新聞的信任度。圖為龍潭國中學生閱讀《人間福報》。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學生長期閱讀紙本報紙,會對報紙內容產生信賴度;日本「SmartNews媒體研究所」(SmartNews Media Research Institute)與埼玉縣戶田市教育委員會合作,在該市市立的「美笹中學」進行調查研究,日前公布結果顯示,持續閱讀報紙3個月的國中生,對新聞的信任度明顯提升。
培養資訊判讀力 重要課題
這項研究由兼任「SmartNews媒體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小林哲郎主導,調查對象為美笹中學的90名一年級生。研究自今年4月至7月進行,平日每天發給每名學生一份報紙,觀察學生閱讀習慣對媒體信任感的影響。
學生每月填寫一次問卷,評估自身對紙本報紙與線上新聞的信任程度。這份問卷以5分制作答,5分代表「非常信任」,1分則為「完全不信任」。
問卷其中一題詢問學生,認為報紙或網路新聞的可信度有多高。平均信任度分數從調查之初的3.14分、5月的3.55分,到7月提升至3.61分,漲幅明顯。對照組為另一間未發放報紙的學校,學生在同一題的平均分數僅出現輕微變化,從3.30增至3.39。
小林哲郎表示,研究結果「具有統計學上的顯著意義」,顯示讓青少年接觸報紙、了解新聞製作流程,有助提升網路世代對主流媒體的普遍信任感。他說:「網路上,對媒體的不滿與質疑日益增加,培養年輕人正確的資訊判讀力與媒體素養,是重要的教育課題。」
研究觀察期間,美笹中學每周二、四利用早自習時間安排「報紙走入課堂」活動,學生有10分鐘閱讀報紙、標記感興趣的新聞,並可將報紙帶回家繼續閱讀。研究人員也安排講座,教導學生如何閱讀文章、撰寫新聞、了解採訪流程,並傳授簡易的資訊辨識技巧,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多數學生在問卷中回饋,報紙提供的資訊比影音內容更深入,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事件。也有學生表示,原本認為報紙太過時或立場偏頗,但實際閱讀後發現,報導內容詳盡、可信度高。
提升認知 報紙是最佳工具
SmartNews媒體研究所分析指出,持續閱讀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增進他們對新聞的理解與判斷力。研究人員強調,雖然數位媒體普及,但紙本報紙在培養媒體素養與社會信任感方面,仍扮演關鍵角色。未來將持續追蹤讀報的長期效果,並探索結合數位新聞網站與教育課程的可能性。
有位新聞工作者羅伯特凱恩斯(Robert Cairns)表示,許多年輕人認為報紙無聊、無關緊要,但並非如此。凱恩斯說,「報紙是提升學生對周遭事情的認知與理解的最佳工具!」對世界有更深層次的認識,不僅對個人有益,更會提高學生成績。
凱恩斯表示,若學生能討論在報紙上讀到的東西,會讓父母與朋友留下深刻印象;若學生能談論最近發生的世界事件及政治議題,口試時也會做得更好。他說,閱讀報紙,能讓人更善於表達,讓人變得知識淵博與更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