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偏鄉到哈佛 黃正德 研究漢語成翹楚

曾博群 |2022.05.20
577觀看次
字級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校友暨講座教授黃正德,從一名鄉下學童成為美國哈佛大學頂尖學者,在現代語言學的學術貢獻具極高影響力,多次獲得國際大獎與榮譽稱號。他透露,他是村子裡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離開花蓮縣富里鄉村子上台北時,沒想到會愈走愈遠,甚至到地球另一端的美國。

黃正德畢業於台師大英語系研究所,之後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並先後任教於美國夏威夷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美國康乃爾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及母校台師大等。

黃正德曾說,他是郵遞區號最後一碼九八三、花蓮縣富里鄉出來的孩子,一路求學遇到很多貴人,老師們的「啟發式」教學方式,讓他開始對英文產生興趣並追逐夢想,在師大英語系奠定往後數十年語言學研究工作的扎實基礎。

黃正德的學術貢獻在於提出具跨域應用之語言學理論,在句法學、句法語意介面及漢語語法研究皆有重大成果。他的博士論文研究「句法移位及其限制」,後來成為知名學者Noam Chomsky「屏障體系」的靈感來源,衍生成為90年代以來的核心議題,至今仍為學界津津樂道。

他提出漢語句法學研究的許多創新理論與分析,提升漢語在國際語法研究中的重要性,部分提出觀點已成為許多教科書裡及大學課堂上的經典範例,根據Google Scholar Citations統計,其著作被引用次數有兩萬多筆,遠高於其他華人語言學者之上。

黃正德對教育也有一番見解,認為大學應盡量給學生接觸各領域的機會,任何學習都要注重邏輯思考和研究方法,增加學生畢業後解決新問題、迎接新挑戰的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