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淨華
日前在疫情稍稍歇息的時候,一群勇敢的教育耕種者揮舞著偏鄉教育的旗幟,用笑容、活力、溫暖以及熱情悄悄打進台灣的半個東部,散播三好的種子。
最初,在籌畫偏鄉教育的授課內容及活動時,腦中滿滿的是功課和考試,直到學期結束開始整理行李時,五味雜陳的情緒才湧入我的行李箱,我拉著一箱的忐忑踏上了服務的旅程。
在台北培訓時,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活動,是大家都拿一個只有自己能看的一塊拼圖,每個人要透過描述與溝通合作,找到自己手中拼圖的順序,才能完成一幅拼圖畫,透過這個活動,我學習到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不一樣,我們要如何在這些不一樣中找到共通點,就像同理心的具象化意義。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講師所說的「一期一會」,因為沒辦法預期下一次能聚在一起的機會,所以要把握每一個和大家相遇的時間,這句話激勵了原本內向的我開始主動和大家接觸,並且也得到許多友善的回應。
經過兩天的培訓,終於抵達台東富山國小,第一天就感受到台東孩子們滿滿的熱情及燦爛的笑容,不僅配合度很高,同儕之間也會互相提醒。第二天早上,看到自己隊的小朋友蹦蹦跳跳的主動跑來找我,不知不覺中開始對這群孩子產生了歸屬感,我也慢慢的開始需要吶喊小朋友的名字,雖然還不是很熟悉,但至少能認出自己這隊的小朋友,算是一個進步的里程碑。第三天,對於小朋友的脾氣及習慣慢慢摸熟了。在倒數最後一天,看著嘰嘰喳喳的他們,聚在旁邊拉著我的手玩,不禁有種不捨的心情。
最後一天,看著小朋友跑來和小隊輔們抱抱並且眨著眼問,我們下一次還會不會來跟他們玩,這幾天的辛苦瞬間變成了滿滿的成就感。回想從一開始決定報名參加營隊到營期結束,對於能做出決定的自己感到十分感謝,也很肯定當下投入這個營隊的自己,讓我不僅認識到許多好朋友,也在短短的寒假充實了自己。
透過這次偏鄉教育的經驗去做反思,我發現人生就像一個容納著無數條機會的開放式迷宮,沒有任何一條路是死路,只要我們願意去嘗試,就能體會到不同的風景、到達不同的出口,而在嘗試的過程中,我們也將更加喜歡並且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