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搞小團體 鬧不合時保育員當和事佬 |2022.05.13 語音朗讀 133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每隻鸚鵡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個體之間有頗複雜的社交行為。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鸚鵡是高度社會化且智商高的動物,有自己的個性和嗜好,也喜歡湊在一起搞小團體。鸚鵡的社交模式並非一成不變,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鸚鵡每天朝夕相處難免有不合、相看兩厭的情況,這時照養團隊就必須仔細地觀察個體間的互動,確認關係改變的原因,適時的調度個體、引薦新朋友、改變吃飯模式及變更活動場的設施,協助鸚鵡們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交定位。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並與國內外動物園進行動物保育交流合作,照養繁殖許多中大型的鸚鵡,牠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鸚鵡有的擁有鮮豔的羽毛、漂亮的頭冠,有的比較樸素,有些種類會模仿人類說話或是其他聲音,每隻鸚鵡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個體之間有頗複雜的社交行為,在群體中也有自己的定位。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北市動物園表示,大多數鸚鵡是社會性動物,跟其他個體的互動,像是理毛、陪伴、吵架甚至是打架,都是牠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鸚鵡一旦離開野外,在圈養環境下,如果獨居或僅有少數同伴,長期缺乏社交刺激,可能會出現異常行為,譬如晃動身體、吼叫、暴躁或出現過度理毛等行為。台北市立動物園裡的鸚鵡種類及數量繁多,為了強化動物福祉,提供鸚鵡們「社交多樣性」的環境,動物園說,保育員會刻意分開一部分同種類的鸚鵡避免牠們拉幫結派,並安排不同種,甚至體型差距大的鸚鵡共用一個活動場,製造重疊的空間促進交際。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動物園舉例,可以調整每日供給食物的品項以限縮食盆的數量,讓牠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在持續變動的環境刺激下維持社交平衡。保育員還會不定期更換不同材質的行為豐富化設施,供鸚鵡們舒壓和打發時間,植栽的更新也是環境變化的一環,目的就是希望鸚鵡們能住得舒適又安全。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前一篇文章 貓父子初次見面老爸下馬威 奶喵整個嚇傻 下一篇文章 GA 動物瑜伽高手 發功啦!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駝峰天使2025.11.0402台中新社花海 重現經典卡通2025.11.0603魏碧糈 用茶講心教品德2025.11.0104【墨香流韻】一筆清香 一念無塵 梅適情2025.11.0205【營養專欄】破解糖尿病飲食4大迷思2025.11.0106【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2025.11.0207【看人間】老人應要活得快樂,而不是活得合理2025.11.0408社論--做自己的數位主人2025.11.0209盧世祥 以金繕工藝圓滿人間愛2025.11.0110南天寺30周年口述歷史 登英國期刊專欄2025.11.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亞馬遜雨林動物奧祕排結石 修裂殼 龜事特別多野生動物手術室 妙手回春野生動物搶當攝影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