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搞小團體 鬧不合時保育員當和事佬

 |2022.05.13
1305觀看次
字級
每隻鸚鵡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個體之間有頗複雜的社交行為。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鸚鵡是高度社會化且智商高的動物,有自己的個性和嗜好,也喜歡湊在一起搞小團體。鸚鵡的社交模式並非一成不變,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鸚鵡每天朝夕相處難免有不合、相看兩厭的情況,這時照養團隊就必須仔細地觀察個體間的互動,確認關係改變的原因,適時的調度個體、引薦新朋友、改變吃飯模式及變更活動場的設施,協助鸚鵡們重新找到自己的社交定位。

台北市立動物園參與林務局野生動物救傷收容計畫,並與國內外動物園進行動物保育交流合作,照養繁殖許多中大型的鸚鵡,牠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類的鸚鵡有的擁有鮮豔的羽毛、漂亮的頭冠,有的比較樸素,有些種類會模仿人類說話或是其他聲音,每隻鸚鵡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個體之間有頗複雜的社交行為,在群體中也有自己的定位。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北市動物園表示,大多數鸚鵡是社會性動物,跟其他個體的互動,像是理毛、陪伴、吵架甚至是打架,都是牠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元素。鸚鵡一旦離開野外,在圈養環境下,如果獨居或僅有少數同伴,長期缺乏社交刺激,可能會出現異常行為,譬如晃動身體、吼叫、暴躁或出現過度理毛等行為。

台北市立動物園裡的鸚鵡種類及數量繁多,為了強化動物福祉,提供鸚鵡們「社交多樣性」的環境,動物園說,保育員會刻意分開一部分同種類的鸚鵡避免牠們拉幫結派,並安排不同種,甚至體型差距大的鸚鵡共用一個活動場,製造重疊的空間促進交際。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舉例,可以調整每日供給食物的品項以限縮食盆的數量,讓牠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在持續變動的環境刺激下維持社交平衡。保育員還會不定期更換不同材質的行為豐富化設施,供鸚鵡們舒壓和打發時間,植栽的更新也是環境變化的一環,目的就是希望鸚鵡們能住得舒適又安全。

圖/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