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循環
圖/呂季原
文/原禾香
植物沒有雙腳,不能走路去找東西吃,真的給它東西了,它也沒有嘴巴可以吃下東西吸取營養,然而,植物為什麼能活著?這個問題,從19世紀就被不斷地討論和研究,從最早古希臘時代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就認為,植物的根在土壤裡,因此應該是土壤給了它養分;後來,科學家們找到更多答案,最讓大家接受的是,原來植物從根部吸收到的水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溫暖的陽光等要素,進入到身體裡後發生奇特的作用,因而產生了讓自己活下去的能量,更厲害的是,這種能量也可以讓人類生存下來,像這樣變化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光合作用」。
也就是說,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收光產生反應的歷程,它們利用「太陽光」,以及「水」和「二氧化碳」的原料,加上藏在植物葉子裡的「葉綠素」,組合在一起,經過化學變化,合成「碳水化合物」,並釋放出大量的「氧氣」。其中,「碳水化合物」就是我們肚子餓的時候需要的東西,它可以變成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等,也可以經過循環轉化成為地球上各種生物的食物;更重要的是,人類和動物在呼吸的時候,最需要氧氣。因此,如果沒有植物的光合作用,人類和動物就會缺乏氧氣和食物,很難生存下去。
所以說,下次看到植物快枯萎時,趕快移到有陽光的地方、給它水、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相信經過光合作用,它很快就會活起來。同時要好好地感謝它們,有了它們才能維持大家基礎的生命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