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活 3~4月主題徵文】走山
圖/余蕙蘭
文/余蕙蘭
我家門前沒有小河,後面也沒有山坡,觸目盡是水泥叢林,自然生活乏善可陳,想要親近山林的首選是去「走」老少咸宜的陽明山,只消偷個半日閒,就可自在逛逛台北市民的後花園。
春天是四季的寵兒,山上的杜鵑、櫻花,美不勝收,都市人頻頻打卡上傳人比花嬌的美照,不過人也比花多。因此我倒是喜歡去林蔭深處點兒的竹子湖看襯上氤氳山嵐、清雅高潔的白色海竽,如詩又如畫。有他縣市栽植出彩色的海竽,但改良後的版本像是濃妝的女子不太自然。
草山有山有水。位於菁山路步道的絹絲瀑布,絲絲縷縷纖柔,名副其實,但不知是否足夠洗滌城市人心靈的塵埃。當市區如蒸籠般三十七八度高溫時,只要抵達冷水坑就降為二十六度,如同開了天然空調,生態池附近還會看到翩翩起舞的鳳蝶及難得的蜻蜓點水畫面。三五好友席草地而坐,備上簡單的茶具,就著微風喝起下午茶,世間多少不平事,盡付笑談中了。
秋天,擎天崗附近滿山遍野的芒花,順風翻飛,牛兒慵懶的或臥或走,像是一種安安靜靜的妥協,向色彩退讓、向繁華退讓,示意見好就收吧!
走踏陽明山,不只是吸收芬多精做身心SPA,小油坑附近濃郁的硫磺氣嬝嬝宛如仙境,冬日還可擇地泡個溫泉,助安眠,也許還有個美夢。
猶記第一次上陽明山,是大一的迎新,當日颱風雨欲來,系學會還是依約在山仔后集合,同學們就在霧濛濛中一路步行到夢幻湖淋雨烤肉。而於前年已經跟先生在山上有湖水有櫻花林的庭園餐廳慶祝珊瑚婚了,雖然重遊復重遊,但我見陽明山仍然多嫵媚,希望陽明山見我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