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不死 以各種形式活著

本報記者羅茵芬台北報導 |2008.03.19
358觀看次
字級

各報副刊及文學雜誌主編 談文學傳播的困境與突破

【本報記者羅茵芬台北報導】當全民陷在政治前景不確定的焦慮時,文學是否有安定人心的力量?文學環境在數位網路及閱讀環境日趨惡劣下,如何尋找出路?人間福報主辦的「數位化、商業化、邊緣化-文學傳播的困境與突破」座談會,昨天下午於本報會議室召開,文學傳播界發表看法,座談會精采激烈。

人間福報社長永芸法師表示,「全民焦慮中,在文學的花園裡能找到庇護,今早第一聲春雷如法音宣流,文學正如曼陀羅花般,在人間淨土開出白蓮花」曾經是文藝青年的永芸法師,對文學引領社會正向的力量,仍然十分肯定,並期待我們的文學環境能更蓬勃。(記者邱麗玥攝)

明道文藝社長陳憲仁,這位堅守崗位卅三年的資深編輯人,針對數位衝擊傳統出版業,認為面對網路電子化,出版業印刷、裝訂、設計須做改變,產生新的出版路線,一定能發現新契機。

自由副刊主編蔡素芬認為,不管政治如何變化,文學人應有自己的堅持。

蔡素芬表示,「文學不是為政治服務,不管那一個政權,都不應自毀立場,文學在文明社會,是內在的表達,可能是批判社會政治,也可以從作品去反應社會百態」。

聯合副刊主編宇文正則認為,傳統出版和數位文化,一定要和解共生,部落格有副刊達不到的條件,副刊有嚴格的守門機制,廣為讀者信賴,網路沒有,不能因此而放鬆機制。

中時人間副刊主任楊澤表示,「我們對於文學的邊緣化,有失落感,因為以前的文化環境是一種文人文化,其實文人文化跟民間文化要結合,文學不只是寫作,商業下的文化,應該有各種不同的文學類型,文學反而可以更自由開放」。

印刻文學生活誌副總編輯周昭翡、聯合文學主編鄭順聰及幼獅文藝主編吳鈞堯都認為,文學不死,只是以另一種形式活著,精采座談會內容,將於四月一日全文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