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媽祖太平媽文物館歷經規畫,於日前揭牌啟用,未來將發揮典藏文物與推廣展覽成效。圖/西螺福興宮提供
【記者羅智華雲林報導】創廟逾三百年的雲林縣西螺福興宮,不只歷史悠久,創建以來更珍藏眾多宗教文物,為推動文化資產保存,廟方除從二○一五年起自費聘請研究團隊,投入文物保存及調查,更著手籌設「西螺媽祖太平媽文物館」,歷經長時間規畫,日前揭牌啟用,未來將發揮典藏文物與推廣展覽之力。
福興宮董事長楊文鐘談到,廟方近年致力於文化資產保存,除自費委託逢甲大學文物團隊為神像、匾額進行調查及研究外,也在文化部及縣府補助下,完成多件文物修復與推廣。
廟方表示,目前已有二十五件文物獲法定古物的文化資產身分,像是「好義從風」匾就被列為雲林縣首件國家重要古物;而「莫不尊親匾」、「太平媽南投陶香爐」、「翹首供桌」、「鎮殿觀音佛祖暨脇侍善才蓮女」、「十八羅漢群像」等則被列為一般古物。
除啟用太平媽文物館,福興宮日前也同時舉行古物研究出版品發表會,共分為三類六冊套書。其中,第一類是針對國家重要古物及一般古物的研究套書四冊,內容詳細介紹古物的歷史脈絡、藝術、工藝等文化價值;第二類則是福興宮歷史與文物圖文專輯;第三類則是專為學童設計的「好義從風」匾繪本。廟方希望透過套書的出版,讓大眾與學童更了解宗教文物與信仰的來龍去脈。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表示,太平媽文物館不只具有恆溫恆濕裝置,更是由多位博物館領域專家共同協助才成立的文物館;而藉由福興宮出版的套書,也讓各界看見廟方這些年來對文物保存付出的努力與成果,對宗教文物典藏與傳播而言可說是別具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