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四十歲以上男性,每四人就有一人面臨不正常掉髮危機,而且掉髮年齡層愈來愈下降。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指出,脂漏性皮膚炎、濕疹或精神因素造成的掉髮,只要毛囊還在,透過針灸的物理性刺激,約兩個月左右就能長出頭髮。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昨天舉行「第七十八屆國醫節中醫藥學術研討會」。陳旺全表示,因為脂漏性皮膚炎、濕疹等疾病,及緊張、憂鬱或焦慮等情緒因素或精神疾病造成的落髮,由於毛囊還在,透過針灸,可以讓處於休止期的毛囊再度「活化」,加速生髮速度。但得先把疾病治好,才能進行針灸的症狀調理,而雄性禿,針灸能改善的相當有限。
至於針灸方式,陳旺全說,直接施針在掉髮的患部,不管是直刺或斜刺都可,深度約為零點三公分,施針的密度約零點二公分,每周可針灸兩到三次。他說,一般而言,一周後會冒出像是胎毛般的頭髮,大約兩個月時間就可見效,不過長出的髮色究竟是黑或白,就要看個人年齡。
除了針灸,陳旺全還指出,因為脂漏性皮膚炎造成的掉髮,可以用五百西西的水加入三錢的中藥材土茯芩,熬煮到只剩三百西西後服用,若是濕疹性掉髮,則可以等比例的水跟中藥材地膚子熬煮後服用。一旦脂漏性皮膚炎、濕疹兩種疾病都有,陳旺全說,可以五百西西的水加入土茯芩、地膚子各三錢,熬煮成三百西西。
台安醫院皮膚科主任沈兆煇則指出,由於脂漏性皮膚炎、濕疹屬於淺層皮膚發炎,掉髮量只會比平常略多一點,除非拖延很久,造成長期慢性頭皮受損,否則患者不容易察覺。
相較之下,壓力性掉髮的復原速度就慢了些。沈兆煇說,往往要等病情穩定後,再經過一到兩季的時間,頭髮才會慢慢長出頭髮,他提醒,若每天掉髮量在八十根內都算是正常,一旦出現不正常掉髮,就要就醫找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