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在上周的院會通過「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二代健保),主要內容有「簡化被保險人為二類」及「以家戶總所得核算保費」等,想籍由擴大保費收取的基礎,彌補健保嚴重的財務危機。
行政院號稱這將使健保更公平、更有效率,但是,就健保局提出的說帖,我沒看到如何對支出持續擴大的改善作為,只見從民眾的口袋裡掏錢的想法。
被保險人簡化為綜合所得稅申報戶(含軍教免稅戶)及非申報戶等二類,原有健保法的第三類農漁民不復存在,也就是原所得稅法認定所得為零,而不需繳稅的弱勢農漁民,在二代健保的規畫下,每人至少要月繳三百元健保費,遠高於目前的農保保費(每月約七十八元),最需被照顧的人卻首當其衝受害。
而保費核算由薪資所得為基礎,轉換為家戶所得為基礎,採計尚未扣除免稅額、扣除額前的綜合所得額,實質上已變相成為「人頭稅」,不考慮當事人對稅捐的負擔能力,全面平頭式地收同額保費,嚴重悖謬公平。
此外,保費的收取模仿所得稅就源扣繳方式,採取由給付人在給付時即扣取,但因國內地下經濟規模龐大,可以預見的是,所得稅稽徵漏洞所在,日後亦是新制健保費流失的所在,恐怕健保財務黑洞又要由薪資階級承擔填補責任。
健保財務黑洞不斷擴大,除了保費收入不足外,醫療支出的浮濫早受詬病,但主管機關不思積極改善,一味想用綜所稅稽徵手段,從薪資階級及農漁弱勢團體的口袋中拿錢,不是擺明了要一牛剝二皮嗎?
黃金福(北縣新店/上班族)
行政院院會通過「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未來保費核算將以「家戶總所得」為基礎,業外收入也將納入。
個人認為,不論以家戶總所得來核算保費合不合理,全民健保虧損問題不在保費不足,而在醫療被過度濫用,有些人不論大小病,動不動就看病,一年甚至千次,健保不虧損也難。
行政院不要把人民當提款機,應該想辦法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建議不要以稽徵所得稅方式來核算健保費,改以車輛保險為藍本,全年度看病次數愈少,隔年保費就打折或減少,鼓勵民眾少浪費資源。
林家瑜(北縣淡水/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