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話】 迪化二○七博物館

文/王岫 |2022.04.12
1291觀看次
字級
「迪化二○七博物館」建築工法細緻,呈顯上世紀五○年代,台灣的工藝設計之美。圖/王岫

文/王岫

迪化街是台北充滿古意的老街,原本以販賣中藥材及南北貨聞名,但近年來稍有沒落,許多老屋也漸漸修復、改建,但仍在維持原有老街風貌之下,賦予老建物新生命。其中二○○九年列為歷史建築的「迪化二○七博物館」,在二○一九年依「博物館法」相關規定,完成設立登記程序,成為台灣第一座以自然人設立的私人博物館,更具歷史意義。

此建物的前身,為建於一九六二年的「廣和堂藥舖」,是由廣東省梅縣人莊阿炎到大稻埕藥舖擔任學徒,學成後以其來自廣東而使用「廣」字,及祈求事業和平順利的「和」字,創辦此漢藥舖。莊阿炎在一九三九年逝世後,藥舖一度停業,所幸其獨生女莊淑旂參加漢醫師考試及格,是台灣第一位取得漢醫師執照的女性,一九五一年「廣和堂」藥舖乃重新開業,並在一九六二年興建新的建築。

然因藥舖隔著巷弄,受限於地形,只能以具有特殊圓弧形立面,表現簡潔線條的現代主義特色,並搭配大面積的開窗設計,以彩色磁磚做外牆。

興建時,恰逢台灣引進磨石子的建築技術,故屋內多以磨石子為主要建材,並鋪設技藝精深的磨石子作品;例如騎樓地板可見到「蜜蜂採蜜」的圖案設計,一樓則有「老山高麗蔘」的生動文字。

二樓地板,亦有一串葡萄圖樣,搭配英文字「GRAPES」的造型設計,工法細緻,加上磨石子樓梯扶手曲線優雅,更顯上世紀五○年代,台灣富裕家庭及店面的工藝設計之美。

二○○九年,台北市政府以其建築具有歷史保存價值而定為「歷史建築」。二○一六年由曾經義務經營圓山「台北故事館」的陳國慈予以承購,仍以推廣老屋活化為理念,改造、修復之後,成立「迪化二○七博物館」,期望透過主題展覽及多樣化的藝文活動,訴說台灣過去的人文歷史故事,於是一棟迪化街老屋又重生了。在文化局登錄文資的名稱上,更名為「迪化街一段二○七號店屋(原廣和堂藥舖)」。

迪化二○七博物館目前有三層樓,一、二樓約每半年舉辦一次台灣生活文化及民俗展,筆者今年三月去時,正展出「醃漬──封存美味特展」,三樓亦有小規模的展覽,今年上半年是「虎年虎事特展」。此樓層還有小圖書室及休憩桌椅,可供遊客喝個咖啡,也可以舉辦小型講演或研習、DIY等活動。

遊客亦可上頂樓,觀看大稻埕成片黃色屋頂的壯大景觀,牆璧上則掛有數幅早期大稻埕庶民生活的老照片。頂樓後面,還留有一座舊日藥舖煮熬藥材的爐灶及大鍋,呈現此樓房的舊日風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