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陽
晉穆帝永和九年(三五三),姚襄駐紮歷陽(今隸屬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考慮到前燕、前秦勢力正強,因此沒有北伐的念頭,而是沿淮河兩岸廣泛開墾屯田,訓練勉勵將士。中軍將軍殷浩在壽春,不喜見到姚襄日益強盛,於是囚禁了他的弟弟們,並多次派遣刺客刺殺他。然而,這些刺客卻都把實情告訴了姚襄。(司馬光《資治通鑒‧晉紀‧晉紀二十一》)
姚襄,字景國,南安赤亭(今甘肅省隴西縣)人,十六國時期為羌族的首領。後來隨其父姚弋仲歸順東晉後,被朝廷封為平北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平鄉縣公。他領兵駐紮在歷陽之時,沒有急於北伐,在於他觀察到己方實力不具備一定優勢的情況下匆促出兵,只是勞民傷財,塗炭生靈。唯有富民安邦,積蓄力量,等到時機成熟之時出擊,才有可能把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殷浩與姚襄不和,甚至必欲除之而後快,其原因除了姚襄屬於異族,也是歸順之人,竟能得到如此崇高的政治地位;而姚襄的勢力日益增長,將可能對東晉朝廷構成威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似乎是一種思惟定勢。於是,殷浩對姚襄採取了兩個動作:一是囚禁他的弟弟們,二是派刺客對他進行刺殺。
史籍上提到,姚襄至少有五個弟弟,他們在姚氏族人歸順東晉之後,被姚襄派往譙城(今安徽亳州)赴任。可以說,殷浩將他的五個弟弟囚禁起來,如同斬斷了他的手腳,不是很光明磊落。
姚襄後來受到殷浩的排擠,不只一次與殷浩發生激烈的衝突,而姚襄率部北歸,被東晉大司馬桓溫擊破;晉穆帝升平元年(三五七),姚襄追殺前秦名將鄧羌,不幸被前秦廣平王苻黃眉(一說苻堅)斬殺,其結局讓人唏噓不已。然而作為被追殺之人,居然能夠讓刺客反水,全都站到他這一邊,足以說明他為政一方的舉措,如重視民生、勸勉將士下屬等安定民生及社會穩定的做法,有值得令人稱道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