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作之外,至少要培養一種能讓你「心動」,又能不斷「進步」的興趣。圖/Pexels
文/崴爺
人生沒有完美的狀態,只有完美的心態。如果沒有早點體悟,中年之後的你,只會變成酸溜溜的大人。
我經營的粉絲團已經邁入「第七年」,我也從當年四十歲的「七分熟男」,長成坐四奔五歲的「九分熟男」。慶幸的是,雖然年紀徒長,但也明確地知道,自己心智方面也有了一些「長進」。
坐四奔五的年紀,身邊許多朋友都非常的恐慌和不安,對我來說卻有愈活愈篤定的踏實感,並不是個性特別樂觀,而是我知道不管在心態、財務、人際上,自己已經準備好迎接變老的日子。讓我有所警惕、提早準備,其實是因為看到老爸晚年的生活。
老爸,曾經是我心中「男人的樣板」。那一輩的台灣男人,活得刻板、沒有太多自己,也不懂怎麼做自己;退休後,彷彿也把自己的人生提前「過完了」。
我和他說過:「唉,老爸!你辛苦了一輩子,好歹也去吃喝玩樂一下吧!」但一直到臥病、離開,爸爸退休後的二十年,大致都維持在一種「宅男」的狀態。
我的好朋友也曾經和我訴苦過,她爸爸退休後,整天在家裡看政論節目,抱怨政治不好、經濟不好、老婆不如人、兒女不成材……,像是全世界都辜負他。
年輕時當不成「富爸爸」,老了卻成了「負爸爸」,退休的「歐吉桑」,真的是許多家庭「負能量」的來源。
我對「老」的恐懼,不是因為會變成皺巴巴的皮囊,而是害怕成為那種令人討厭又同情的長輩。不過,觀念不斷在進化,這幾年很多厲害的前輩,為「中年之後」做了很棒的詮釋。「中場」到「終場」之間,原來有更優雅、更可愛的姿態啊!面對不斷增加的年紀、不確定的未來,年輕的你又是怎麼樣的心情呢?
不管你的年紀多大,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也要有穩健的「財務規畫」。圖/Pexels
四大準備迎樂齡
凡事皆有因果,老年的果,都是年輕時種下的因。
很多事情不會一夜之間就發生,都是時間醞釀出的結果。如果,能在年輕的時候就「提前準備」,你人生最美好的日子,其實還在「後頭」呢!
準備一:要有「自知之明」
有些事,二十歲做叫「可愛」;三十歲做叫「帥氣」;四、五十歲之後做,就叫「可憐」。你就別再勉強、逞強,去做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事啦!
人生下半場要開心,先要有「自知之明」,這不是對人生「消極」,而是讓自己「轉念」。既然,已經用人生上半場的時間,證明自己不是成為偉人、強者、贏家的那塊料,那麼下半場,就要能享受做個「普通人」的快樂。
「心能造業,心能轉業。業由心造,業隨心轉。心不能轉業,即為業縛。業不隨心轉,即能縛心。心何以能轉業?心與道合,心與佛合,即能轉業。業何以能縛心?心依常分,任運作受,即為業縛。」
正如禪語所言,人生沒有完美的狀態,只有完美的心態。如果沒有早點體悟,中年之後的你,只會變成酸溜溜的大人。
準備二:具備「理財知識」
電影《寄生上流》裡的窮爸爸,有句經典台詞:「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這句話透露出窮爸爸的「貧窮思惟」。
這句話聽起來豁達,但至少在「理財」方面,這樣絕對行不通。很多人抗拒理財的理由是:「我的數學不好,看到數字就頭痛!」逃避問題、害怕麻煩,這正是最典型的貧窮思惟。
不管你的年紀多大,一定要有正確的「理財觀念」,也要有穩健的「財務規畫」,因為你體力、腦力正在衰退,身段也不會像年輕時柔軟。
下半場的人生,你不可能像「上半場」一樣,拿健康、拿時間去換錢。只有穩健的財務基礎,才可能有安心的人生下半場。連我這種大學聯考,數學只拿二十分、未達全國低標的人,都懂得理財了,千萬別說你不行啊。
準備三:培養「讓你心動的興趣」
「退休前,人生是彩色的;退休後,人生是黑白的。」這都是因為工作太努力、生活只剩下工作的後遺症。
七十二歲的漫畫大師弘兼憲史說:「不論年紀多大,心動的感覺,都會給我們生存動力。」除了工作之外,至少要培養一種能讓你「心動」,又能不斷「進步」的興趣。
關於這點我非常有感覺。兩年前,我對桌球產生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就開始固定的上課練習,還訂了一個目標,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得到某個比賽的長青組冠軍!
去年,我培養出畫畫的興趣,現在又多了一個開畫展的願望。這些興趣除了讓生活有動力和目標,也讓自己多了更多「可能性」,未來的日子肯定不會太無聊。
「興趣」也是結交新朋友的管道,不想以後變成老宅男、老宅女,現在開始「培養興趣」是必要的準備工作。
準備四:丟掉「倚老賣老」的心態
動不動就說認識「某某某」;動不動就提「當年勇」;只顧著說話,卻不懂得傾聽。以上這些都是「倚老賣老」的心態,會被人拒之千里。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運作方式。對於年輕人,不論是他們的事業、愛情、婚姻、人生(政治,也是一樣),當你到了下半場後,都應該學著放手,把世界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做主。你需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祝福,這種溫暖的長輩才會討人喜歡,才不會愈活愈孤僻。
我知道你現在也許還年輕,有大把歲月可以揮霍,但凡事要提早準備,才不會措手不及。不要到了人生下半場,才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也變成了那些你曾經討厭、可憐、不屑過的下流老人啊。
自己的老年自己救,別讓年紀變成一種「詛咒」。(摘自《別在該理財的年紀選擇放棄》,博思智庫出版)
作者簡介
崴爺
創業者/KOL/作家/學生(台大EiMBA)
把看房當休閒、把投資當興趣;成天想退休的斜槓大叔一枚。2015年成立「我是崴爺」粉絲團至今,寫創業的事、寫職場的事、寫投資理財的事,目前已有超過26萬名粉絲。
歷年暢銷作品:《再見,朝九晚五》、《我為我工作》、《外掛人生》、《#你下班了沒?不是你不夠努力,是你少了點狠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