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之戰延燒超過一個月,儘管雙方經過多次談判,目前仍未達成共識,戰事何時可以結束,難以確知,但西方陣營對俄羅斯的制裁,至今未歇。戰爭加上制裁,已對全球經濟造成嚴重影響。
最新的發展是俄羅斯的化肥出口可能受到制裁。美國農業部長湯姆.維爾薩克三月十六日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會議中稱將不排除制裁俄羅斯的化肥出口,儘管此舉會波及全球的糧食生產,但維爾薩克認為,為了終止俄羅斯所發動的戰爭,世人「有必要做出這樣的犧牲。」
此言一出,震撼國際,身為全球化肥最大進口國的巴西立刻表示反對,該國農業部長迪亞斯表示,俄羅斯是世界主要的化肥生產國,俄烏衝突已經導致糧食供應困難,切切不可再將糧食生產至關重要的俄羅斯化肥列為制裁對象,因此巴西將向FAO提交一項把化肥產品排除在出制裁名單之外的提案;迪亞斯強調,這個提案已經獲得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和烏拉圭等國的認同,他希望這項提議能得到更多聯合國成員國的支持,畢竟糧食短缺和價格上漲的問題是全球都應該要擔心的。
俄羅斯的化肥出口量舉足輕重。根據「經濟複雜性研究中心」(OEC)統計,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國,早前美國禁止俄羅斯石油、加上歐洲期望能與俄羅斯能源脫鉤,已經造成天然氣價格飆漲,而天然氣正是生產氮基化肥的關鍵原料,因此,化肥價格早已上漲了一波,也推升了農產品的價格。根據「北美綠色市場化肥價格指數」調查,俄烏衝突以來,小麥價格上漲了百分之二十一、大麥上漲百分之三十三、化肥上漲百分之四十,且漲勢仍在持續。
日前「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全球化肥短缺將影響糧食安全,WEF提醒,全球糧食危機正在開始;根據「全球發展中心(CGD)的評估,至少有四千萬人會因為今年的糧食價格高漲而陷入極度貧窮。
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糧食出口國,烏克蘭是第三,因為戰爭爆發,烏克蘭有七百萬噸的小麥和一千二百萬噸的玉米無法出口,合計有近兩千萬噸的糧食缺口。此外,烏克蘭的春耕時程已開始,但是因為戰爭正在進行,農民無法播種,被稱為「歐洲穀倉」的烏克蘭今年勢必歉收,這將直接衝擊全球數百萬人的溫飽。基輔的重要穀物經銷商就很悲觀地認為,今年春耕時期無法播種、施肥,可能會讓烏克蘭小麥減收百分之十五,如果再考慮戰爭所帶來的其他破壞,業者估計,今年烏克蘭的小麥收成甚至可能銳減一半以上。
聯合國副秘書長葛瑞菲斯說,俄烏戰爭爆發後,糧食價格飆升將更進一步衝擊中等收入和貧窮國家,因為最依賴俄羅斯和烏克蘭小麥供應的國家,以北非、東非、亞洲和中東等地的國家為主。
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糧食出口國、第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第四大石油出口國,因此對俄羅斯實施各種制裁對美國的影響並不大,但其他國家則會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是不是要緊跟美國對俄羅斯採取制裁措施,很多國家已開始有不同的思維。例如德國財政部長克里斯蒂安.林德納近日表示,反對禁止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進口措施。在不同利害考量下,預料俄烏戰爭持續愈久,各國歧見也隨之擴大;受害的是全球人民,受益的只有美國富人,尤其是軍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