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月津港聚波亭 重現神龕蟒龍壁畫風貌

羅智華 |2022.03.30
2271觀看次
字級
蟒龍壁畫的重繪過程,藝師特別以畫筆仔細進行紋路勾勒暈染。圖/文化資產管理處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於二○○一年公告指定為台南市定古蹟的「月津港聚波亭」,因歷史悠久而出現建築滲水、白灰壁癌等情況,經文資處向中央申請經費補助整修後,於今年初修復完成。當中,最受矚目的「神龕蟒龍壁畫」,在藝師以宣紙貼附原壁畫仔細勾勒下,不僅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更展現宗教信仰的藝術內涵。

我們常說「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鹽水月津港在過去是倒風內海的最重要港口。月津港位於現今的鹽水大眾廟前方,於港埠碼頭西側建有涼亭,由於涼亭前方常有商船聚集,呈現「聚波漁火」美景,因而取名為「聚波亭」。

清乾隆六年(西元一七四一年),經常往來月津港的信眾,因感謝雷府萬春大將軍庇佑商船航行順利,因此在聚波亭旁籌建大眾廟供奉,香火數百年來綿延至今,而歷史悠久的月津港聚波亭也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古蹟。

但隨著時代變遷,月津港聚波亭逐漸出現龜裂情形,並造成滲水、漆彩剝落、壁癌等。經文化資產管理處輔導大眾廟向文化資產局申請經費補助、進行整修後,終於在今年修繕完成。

文資處表示,此次修繕過程,最能展現匠師技藝的部分就是「神龕蟒龍壁畫」。由於滲水導致壁畫汙損嚴重,需在牆面修繕後重繪,為維續古蹟風貌意象,廟方也要求重繪前要先進行攝影記錄,再以宣紙貼附原壁畫一比一尺寸描繪,藝師鄒明宗並特別繪製新圖稿再施作。

蟒龍壁畫的重繪過程,十分考驗藝師對繪製速度與媒材變化的掌握能力,不僅需利用白灰略溼期間,將定稿宣紙覆蓋於神龕壁面上,以乾棉布輕輕按壓,讓碳墨線拓印於壁面,再進行紋路勾勒及暈染描繪;整個施作時程更要掌握壁面濕度,以免上彩時發生白灰乾硬而影響壁畫美感,可說是慢工出細活的修復歷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