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腎臟醫學會昨日於北市木柵動物園以輕鬆衛教,教導老幼認識腎臟保健,腎臟病友快樂舞動身軀,提醒民眾「保腎」外,也分享面對罹病、洗腎,還是可以積極的迎向快樂人生。
桃園壢新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建隆表示,不同的藥物成分,無論是西藥或中藥,累積下來都可能會傷腎,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誤信偏方。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裕峰說明糖尿病、腎絲球炎,是主要引發慢性腎臟病之因素,台灣特有的用藥習慣,亦是影響因素。
慢性腎臟病初期無明顯的症狀、不易覺察,腎功能下降時,則可能出現「泡泡尿」、疲倦等現象,林裕峰建議最好還是透過定期血液、尿蛋白及血壓健檢,高危險群更需要定期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