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守護者 20年種萬棵樹

 |2022.03.29
1758觀看次
字級
屏東縣魯凱族宋文生為台灣種樹,堅持逾20年,已種下超過一萬棵樹、復育100公頃森林,他希望更多部落年輕人加入種樹行列,一同守護台灣山林。圖/劉學聖
從空中看屏東霧台佳慕部落,88風災後村民都已經撤離,只剩下幾戶人家堅持不撤。圖/劉學聖
屏東縣魯凱族宋文生為台灣種樹,堅持逾20年,已種下超過一萬棵樹、復育100公頃森林,他希望更多部落年輕人加入種樹行列,一同守護台灣山林。圖/劉學聖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霧台鄉神山部落魯凱族56歲宋文生(Sula sukinadrimi),每天開著號稱「藍寶堅尼」的小貨車,穿梭山路間,枯水期沿著河床開,每天來回近3個小時顛簸路程,他載樹苗、種樹工具到山上,日復一日,堅持逾20年,從採種、育苗到種樹,遵循部落耆老教導,他與山林對話,尊重土地、自然復育, 默默守護台灣山林。

宋文生成立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擔任理事長,20多年來,他種下超過一萬棵樹,復育100公頃森林,復育山林的過程內心曾掙扎,他感恩父母親教導山林重要、妻子勒斯樂絲・芭次厄繞(Dresrdrese. Pacengelaw)的一路相伴。

對抗伐木商 命中註定與山林為伍

宋文生有著魯凱族內斂性格,20歲考上警察,當兩年後決定辭職,當時他跟伐木商對抗,警察角色讓他很為難,掙扎許久「下山還是繼續留在山上?」他反問自己「種樹的意義是什麼?」。幾經思考後,他決定留在山上,換他的弟弟宋克強考上警察,他笑說「跟弟弟換班,原本是弟弟要留在山上」。

宋文生排行老大,他說,小時候跟老人家上山,老人家告訴他山林智慧,深刻感受與山的連結。然而1980年代,伐木商入侵山林,拿著合法的申請書將山林資源連根拔起,也讓部落被分化,因為抗爭,阻擋人家財路。政府後來推動造林,卻鼓勵種植樹種仍以經濟考量,現今林務局角色轉變漸重視山林資源。


宋文生曾當警察兩年、考上法警沒報到,他也曾當過巡山員,最後還是選擇山上種樹,他回憶當年與伐木商抗爭「只剩下我家有樹」,他跑到山上看著樹「若我走了這些樹也沒了」,他說「命中註定要與山林為伍」。

「部落的分化隨著樹消失,因為沒有利益了。」宋文生說,他決定把當年伐木商砍伐600公頃的樹種回來,近30年,他種回100公頃,伐木商用合法途徑開採,他也自掏腰包買下私人土地,成為山林屏障,伐木商不能經過他的土地,他也拜託、遊說更多人加入。

宋文生說,起初跟著父母親種樹,12年前八八風災,部落沖毀、遷村,霧台鄉8個部落,如今5個部落遷村,移居山下,只剩下3個部落在山上,他常想,當年若沒伐木,導致地表裸露、土石鬆動,恐埋下土石流的根源,部落或許就不會被沖毀。

如養小嬰兒 1棵樹木須陪伴10年

「種一棵樹,如同照顧小嬰兒。」宋文生說,種樹不是種下去就丟在那裡,他堅持種台灣原生種,若沒細心照料,一周恐被藤蔓絞住死亡,每棵樹至少要陪伴10年,樹木生長才會漸趨穩定。

宋文生的妻子勒斯樂絲・芭次厄繞有靈媒體質,她說,種樹前一晚要將樹苗泡水泡一個晚上,有一次種樹遇旱季,很擔心樹會不會活下來,種完後回去做夢,夢到楓香樹苗挖開來告訴她「這裡面是溼溼的,不用擔心,我很健康」,楓香順利生長,「種的時候,也會跟樹苗說話,要平安長大」。

20多年來,宋文生跟妻子持續種樹,他們背著樹苗、提著好幾十瓶灌溉水(一瓶1500C. C.),陡峭山壁來來回回,宋文生說,人只能活7、80歲,但樹木可以活到千年,更要學習謙卑、萬物平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