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要「慎始」,即做某件事一定要小心,有了第一次,可能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發展下去就難以預料了。因此,我們必須小心「第一次」,杜絕「第一次」壞事的發生。細細想來,這確實是很有道理的。
鞋已髒 不復顧惜
明代的張瀚在《松窗夢語》中有這樣一段記錄:張瀚初任御史的時候,有一次,他去參見都台長官王廷相,王廷相就給張瀚講了一個乘轎見聞。說他某一天乘轎進城辦事時,不巧遇上了雨。而其中有一個轎夫剛好穿了雙新鞋,他開始時小心翼翼地循著乾淨的路面走,後來轎夫一不小心,踩進泥水坑裡,此後他就再也不顧惜自己的鞋了。
王廷相最後總結說:「處身立世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啊。只要你一不小心,犯了錯誤,那麼以後你就再也不會有所顧忌了。」張瀚聽了這些話,十分佩服王廷相的高論,終身不敢忘記。
這個歷史故事告訴我們,人一旦「踩進泥水坑」,心裡往往就放鬆了戒備。反正「鞋已經髒了」,一次是髒,兩次也是髒,於是便有了慣性,從此便「不復顧惜」了。有些人,起先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廉潔奉公,偶然一不小心踩進「泥坑」,禁不住酒綠燈紅的誘惑,便從此放棄了自己的操守。這和俗語「破罐子破摔」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不慎始 必禍其終
不慎而始,而禍其終。這道理誰都明白,但要做到「慎始」似乎也很難。一些人為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會設置種種陷阱,包括利用「糖衣炮彈」來百般誘惑,讓你
「濕鞋」。在莫泊桑的小說《小酒桶》中就有這樣的事例。女主人公馬格格瓦,將其田莊以每月二五○金法郎至她壽終的價格賣給一個叫汲可的老闆。汲可為了讓她早死,想出一條詭計:辦了一桌豐盛的菜餚,拿出「十足的陳酒」白蘭地,請馬格格瓦作客。原來滴酒不沾的馬格格瓦,在汲可連勸帶哄下終於連飲三杯。此後,汲可又常給她送酒,使她染上酒癮,終於在一天晚上醉倒雪地凍死了。
這不僅僅是小說中的故事,現實生活中實在有太多的「汲可」和「馬格格瓦」。他們不是在「十足的陳酒」面前,染上「酒癮」而成為「巨貪」,就是像「馬格格瓦」那樣,在「汲可」們的連勸帶哄下「失足」。可以說,所有的貪官、贓官都在重蹈馬格格瓦不「慎始」的覆轍。
應該說,這些人並非一開始就膽大妄為的。他們也曾猶豫過、心虛過、自責過,但終究沒能戰勝自己。有的還以「就幹這一次」為託詞原諒自己。還有一些人,開始時並不認為事情很嚴重,覺得占點小便宜,撈點小外快,乃小事一樁,不足掛齒。殊不知,如此慢慢地放鬆了警惕,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旦醒悟,卻已不能自拔。
欲善終,當慎始。無數的教訓告訴人們,一個人要想清正廉潔,永保本色,不能不把好第一關,守住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