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波全集》出版完竣發表會現場,展出多幅陳澄波真跡畫作。圖/中央社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第一代西畫家陳澄波,幾乎可和「台灣美術」畫上等號,不僅因為他是台灣畫家中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的第一人,更由於他對藝術創作的投入與堅持,及對台灣美術運動的推進與貢獻,但許多人卻以「政治受難者」的角色來認識陳澄波。
耗時逾十年的《陳澄波全集》在三月完竣,透過十八卷冊集,完整建構陳澄波生平與時代。藝術史學者蕭瓊瑞表示,「還藝術家一個本來面目,及應有的歷史定位」。
《陳澄波全集》由蕭瓊瑞總主編,他表示,《陳澄波全集》是台灣首次完整看到藝術家生命的重新呈現,共計十八卷,涵蓋油畫、炭筆素描、水彩、膠彩、個人史料、收藏、筆記、論評及二二八文獻等,都有詳實紀錄。
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澄波長孫陳立栢也分享,基金會配合全集出版,也持續承接陳澄波的未竟事業,帶領年輕人用漫畫、動畫的方式,把台灣歷史畫面融入到下一代,同時啟動「藏畫的女人」的連續劇與舞台劇,以陳澄波夫人張捷為女主角,呈現陳澄波背後溫柔的推手。
一八九五年出生的陳澄波,父親陳守愚是一位精通漢學的清末秀才,陳澄波一九二六年就讀東京美校三年級,便以〈嘉義街外〉一作,入選第七回「帝展」,為台灣油畫家入選之第一人。一九二七年,又以〈夏日街景〉再度入選,一九二八年作品〈龍山寺〉也獲第二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簡稱「台展」)「特選」。
陳澄波返台後,將生命奉獻給故鄉,邀集同好,組成「台陽美術協會」,全力推動美術提升及普及工作,但二二八事件發生,他代表市民前往水上機場協商、慰問,卻遭扣留羈押,並於當年三月二十五日,被押往嘉義火車站前廣場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