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翻譯 影響漢文化深遠

曹麗蕙 |2022.03.22
842觀看次
字級

【記者曹麗蕙宜蘭報導】你可知佛陀曾做過鹿王、猴王?瑜伽、一絲不掛、三生有幸等詞彙用語,均是自佛教名相演變而來?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昨日應佛光山佛光大學之邀,在《中國佛教文學史》新書發表會上,以「佛教與文學」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吸引滿場觀眾和粉絲參加。

依空法師從「佛傳文學」、「譬喻文學」切入,談到「佛典翻譯對漢文化的影響」、「中國文人與佛教」、「禪師禪詩」等主題,豐富內容均化為風趣的話語,讓聽眾笑聲連連,掌聲不斷。

除了分享從《阿含經》、《律藏》中可見到佛陀非常人間的面貌外,依空法師分享,在佛陀的「本生故事」中,佛陀未成佛前,過去世中曾做過猴王、鹿王,而當他為鹿王時,因欲捨身救一隻懷孕母鹿,而感化了愛吃鹿肉的人類國王,之後下令國境從此禁殺鹿群、禁吃鹿肉,依空法師說:「這故事彰顯了慈悲、智慧,不正是兒童文學非常好的題材?」

關於佛典翻譯對漢文化的影響,依空法師也羅列:無明、眾生、因緣、果報、般若、瑜伽、一絲不掛、五體投地、六根清淨、想入非非等名相,都出自佛典中,大大增加了中文詞彙;佛教東傳前,中國並無三世、輪迴、六道等觀念,這些都顯示佛教對社會思想的貢獻。

最後在「禪師與禪詩」單元時,法師則介紹許多膾炙人口、饒富意趣的禪詩,比如圜悟克勤禪師的「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裡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依空法師笑道:「這是佛教詩詞中的一首『豔詩』,點明「開悟境界誰知道,就像洞房花燭夜般,唯己自知,體證如同六祖惠能大師所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相當有意思。」

依空法師演說後,學者論壇緊接著登場,林仁昱、胡素華、許聖和三位作者,分享暢談「敦煌佛教文學」、「翻譯佛經文學」、「南北朝佛教散文」主題,帶民眾搶先一探書中精采內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