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山水、文化變遺址

阿熱姐(北縣新店/講師) |2008.03.06
621觀看次
字級

台北縣政府上周以強大警力,拆除原住民賴以棲身的三鶯部落,從電視上看到老人及坐月子的婦人,硬是被迫撤離的畫面,心痛之餘不禁要問,政府到底怎麼了?

以較多的社會資源照顧弱勢族群,以包容尊重的態度對待少數族群的語言文化,是文明先進國家普遍的現象,加拿大及澳洲政府都對過去錯誤的族群政策,向曾受壓迫的族群道歉,並立法補救,但台灣呢?

這個疑問還沒答案,又發生蘇花高該不該建還在攻防中,沒達成共識,但在環保署強力護航下,有條件通過了環評初審,要分段興建,只說應加入「動工前進行文化遺址內涵調查」等,卻沒考慮對花東人文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

尤其,原住民語及客語首當其衝,必然被觀光人潮的強勢語言取代,屆時「四語族平衡」的語言民俗現狀,將被破壞殆盡,那麼,台灣最後的淨土也消失了,難道又要等到好東西變成了「文化遺址」後,才憑弔惋惜?

經濟衰退、物價飆高,國際機票也要漲,民眾不想出國或根本出不起國,只想在國內找一個地方,看看好山好水,欣賞繽紛的多元文化,以紓解工作壓力、沉澱思維,為鬱悶的心情找一個出口,要是連最後的淨土都消失了,人民該怎麼辦?是待在水泥叢裡鬱卒,還是跳太平洋?

兩位總統候選人,請告訴無奈的頭家,該怎麼辦?

阿熱姐(北縣新店/講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