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不少人因落枕或肩頸痠痛,前往中醫診所接受推拿治療,但健保局官員私下證實,實際為民眾執行推拿的是「助理人員」,未在中醫師指示下不能執行,是密醫行為。
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周道君說,中醫傷科推拿屬於醫療行為,國術館則算是民俗療法,前者須在醫療院內進行,後者不得宣稱療效。
健保局表示,中醫傷科推拿治療,需全程由中醫師親自動手,助理不能做,即日起將加強稽查,一旦發現由助理進行推拿,就當作是密醫行為,違者可依法停約一年。檢舉免付費專線○八○○○三○
五九八。
事實上,健保局也瞭解到推拿治療逐漸浮濫,甚至浪費健保資源,健保局醫務管理處副理李麗華表示,規定中醫院所醫師為病患針灸、傷科及脫臼整復,每天申報量不得超過四十五人,目的在以量制價,「避免不需要推拿的民眾卻拿健保卡,去享受馬殺雞」。
推拿注意事項
.找合格中醫師親自為之,推拿技術人員不得有侵入性醫療行為。
.有脊椎病史或經常頭暈者,應事先告知,勿過度局部壓迫頸椎。
.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及骨質疏鬆症病史,不宜推拿。
.過度疲倦、血糖過低時,推拿容易胸悶、甚至休克,宜避免。
.瞬間出力扭轉肢體的角度應限於三到五度之內。
.女性胸部及私密處,不在推拿範圍,以免遭性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