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目標東南亞、矽谷 採新台幣計價 未來擬外幣計價
【本報台北訊】行政院會昨天通過「推動海外企業來台掛牌一二三計畫」,海外企業回台掛牌可選擇興櫃市場或交易所掛牌,這項計畫希望優先吸引東南亞及美國矽谷地區台商來台掛牌,但在中國大陸登記或中國大陸法人擁有百分之二十以上股權的企業則不能回台掛牌。
金管會證期局長吳當傑表示,未來只要符合相關條件,海外企業及台商在第三地設立的公司,皆可回台上市上櫃,現階段目標優先吸引東南亞及美國矽谷地區台商來台掛牌,大陸台商並不在內。
吳當傑表示,這項計畫是參考英國AIM等新興企業的證券市場發展經驗,海外新興企業在興櫃股票市場掛牌,並無公司規模、設立年限、獲利能力等門檻限制;至於掛牌交易幣別,現階段優先採行新台幣計價,下階段再研議外幣計價,未來若採取外幣計價,形同國際板正式誕生。
經濟部、金管會、證交所及櫃買中心將研議修正相關法規,預計一個月後可推動。對沒有開放中國大陸台商回台上市,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表示,「用上市的股票換鈔票去大陸投資,這部分沒有開放」,主要是台灣對中國大陸經貿依賴過深,必須考量國家安全。
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這些方案都是到海外徵求台商意見後研擬的配套方案,「有開放總比沒開放好」。不過,部分海外台商認為,最重要的「結構性問題」緊箍咒沒有解除,未來資金匯出仍受到「大陸投資上限」的限制,即使放寬核准第三地登記,但對走國際化路線的台商來說,仍不具回台上市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