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如何逃難? 故宮最有經驗

 |2022.03.15
2347觀看次
字級
裝載故宮國寶來台的木箱,若承裝的是圖書文獻者,多為盛裝香菸的舊木箱。圖/故宮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俄羅斯揮軍烏克蘭,烏國博物館與文物館受波及。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擁有近七十萬件文物,多名立委(14)日建議故宮針對戰爭思考對策,故宮預計未來三個月研擬方案,七月推演。事實上,若說到全世界「最有戰爭逃難經驗」的博物館,故宮當之無愧。

故宮七十萬件文物,其中多數都歷經八年抗戰、國共內戰,在戰爭烽火中一路流離,經歷十多年逃難,最後才在台灣找到安身之地。故宮現在仍用於貯存文物的山洞庫房,當年其實也是為了戰爭逃難所設計。

九一八事變後,戰火引爆故宮人對典藏文物的憂慮。一九三三年二月五日,一列軍隊趁著夜晚無人之時,悄悄將故宮文物運出北京午門。此後十多年,這批文物兵分多路,在戰火之中不斷遷徙,流轉於長沙、貴陽、安順、巴縣、重慶、南京等,最後來到台灣。

抗戰時躲空襲  山洞成主要庫房

各國博物館貯藏文物的庫房,罕有位於山洞之中。故宮文物離開北京故宮之後,從大陸到台灣的庫房,多數卻選擇山洞。來台後即使建造了故宮北院,仍以山洞為主要庫房,這跟國寶在抗戰期間躲空襲警報的經歷有關。

故宮文物抵台後,第一個保存的庫房並非現今故宮北院,而是位於台中霧峰的北溝,國寶在此安身立命長達十五年。根據故宮耆老回憶,這是因為台中氣候較北部乾爽、故宮人認為更適宜保存文物。當時台灣仍處於空襲威脅,故宮理事認為文物應遷離市區,並尋覓山麓之地挖山洞,以備戰爭必要時將最精華文物存入,北溝因此雀屏中選。日後故宮選博物館基地,仍以不在市區、可挖山洞為考量,故宮北院因此落腳台北市士林區現址。

烏克蘭遭俄軍入侵後,利沃夫國家博物館為防止館藏遭戰火波及,動員所有員工撤離文物,打包約一點二萬件文物,迄今尚未找到安全地方存放。

翠玉白菜、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都是故宮重要文物,一旦發生戰爭,文物如何撤離,故宮將研擬方案。圖/資料照片

避難標準程序  3個月內提方案 


故宮院長吳密察(14)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立委黃國書質詢時表示,故宮有無文物逃難的SOP?吳密察表示,故宮的災害緊急應變要點主要針對水災、火災與地震,至於針對戰爭的逃難SOP,包括院內七十萬件文物的打包疏散規畫,「請給我們三個月的時間」,他承諾三個月內完成針對戰爭逃難的故宮文物安全報告、送交立院。此外,故宮預計七月進行適當的推演,但並非實際包裝、搬動文物。

黃國書和立委萬美玲皆提到,戰爭時故宮文物的安全暫存點是哪裡?吳密察表示,目前並未規畫地點,若真的發生戰爭,一定是跟國家安全單位聯絡,因為他們才會知道哪裡是安全地點。他表示,安全暫存文物的環境比人的安置環境更複雜,「我腦海中沒有那樣的地方」,因為必須符合溫溼度等存放文物的要求。他會去跟國家安全單位了解,什麼地方適合。

萬美玲認為,故宮必須提早因應,烏克蘭一點二萬件文物無法找到安全地方貯存,更何況故宮有七十萬件文物。她建議故宮必須和中央開會討論成立文物撤退小組,「不能到時候再說」。

翠玉白菜、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都是故宮重要文物,一旦發生戰爭,文物如何撤離,故宮將研擬方案。圖/資料照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