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最大佛教植物園區 佛館揭碑 李生鳳 |2022.03.14 語音朗讀 608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教植物園區」由佛陀紀念館、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共同推動,啟用當天,雙方代表共同剪綵。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區」十二日舉行揭碑典禮,此為去年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和佛館共同推動,從法顯大師《佛國記》、玄奘大師口述《大唐西域記》等經典為依據,將保種中心的佛教植物在佛館大面積栽植,將成為台灣數量最多的佛教植物園。適逢植樹節,同時種下佛教植物「地涌金蓮」,別具意義,三百五十人與會。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暨台灣水泥公司董事長張安平,偕同貴賓為植物園揭碑;心保和尚主法灑淨,領眾恭讀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為自然生態祈願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十二日啟用「佛教植物園區」,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為園區灑淨。圖╱人間社記者蔡忠宏全世界生命 仰仗植物供養心保和尚表示,今日植樹有很多意義,環保、綠化、減碳。佛教植物如菩提樹,不僅象徵佛教,也代表著啟發佛性,使內心清淨。張安平則從地球氣候的劇烈變化,說明世界現在需要佛教思想中的包容與和平,以及大自然間的和諧共存,「佛陀從出生到涅槃,一生都有植物相伴,植物供養全世界的生命,肩負起地球永續的責任,蘊含著佛教思想的內涵」。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張子敬為佛教植物園區啟用表達祝賀,並由環保署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所長馬念和代表出席致意。馬念和表示,山川大地、花草樹木、蟲林鳥獸都是環境的一部分,彼此間和諧共存、永續發展當中所展現的環境教育,和佛光山的生命教育精神相契合。希望對環境友善的行為在生活中推廣,透過佛教植物園區的啟用,帶來更多正能量,「希望所有植物都能生根、發芽、茁壯,可以看到處處都有佛教植物,發現佛就在身邊。」適逢植樹節,大眾種下佛教植物「地涌金蓮」,別具意義。圖╱資料照片蔬食與植樹 致力生態平衡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張瑞琿以星雲大師提出的「環保與心保」,道出「環保」是透過自然環境的呈現,「心保」則是透過生命展現。在環保意識高漲的今天,思考如何改變想法與做法,「透過佛教植物園區的啟用,大家好好感受每一個事件,思惟如何做出改變,達到二○五○年淨零碳排的目標,讓高雄市和整個環境更好。」行政院環保署環境保護專業獎章榮譽類得主、佛光山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以數據道出對地球暖化的憂心,喚起大家的重視,並提出改變飲食習慣,多吃蔬食,多種植樹木、節能減碳等面向,以達生態平衡。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表示,保種中心二○○七年成立至今,從世界各地收藏三萬四千種植物品種,是世界上重要的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保育基地,能和佛館佛教植物園區合作,種下這些物種,不僅是成功且是先鋒的案例。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佛館去年推出「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特展,當中內容包括法顯大師《佛國記》、玄奘大師《大唐西域記》,和保種中心從這些經典中,找出當地二百多棵共五十六種原生種植物,都是生活中可見,例如菩提樹、茉莉花,以及佛陀說法之處的七葉樹即黑板樹。從室內展覽延續到戶外植物,以及「心的旅程」夜宿博物館、佛誕節佛陀真身舍利供眾瞻仰等一系列活動,推動佛館在生命和環境教育,博物館永續經營目標。儀式前由溪浦國小鑼鼓隊和高雄永春醒獅戰鼓團舞獅表演,圓滿後安排現場導覽,帶領大家認識從玄奘大師區、犀牛區、雙閣樓等區已栽植的佛教植物;當天與會人員還包括: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屏東大學校長古源光、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吳欽杉、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以及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珀秀、陳瑞珍、黃明泰等人。 前一篇文章 日本圖繪佛經 不識字也能持誦 下一篇文章 法國、葡萄牙佛光人 捐助烏克蘭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月光寺雲水浴佛 將軍府喜結法緣惠中寺園遊會 慶佛誕念母恩清德寺沐佛 三代喜同堂媽祖同慶佛誕節 北港朝天宮響應板橋講堂蔬食慶佛誕 獲頒弘法利生匾蘭陽別院佛祖巡境 萬人設香案相迎 作者其他文章【2023世界神明聯誼會】印地安人舞蹈〈大地之神〉 帶來療癒與祈福自由車環台賽高雄最終站 佛館出發盡覽美景大佛護佑 自由車公路錦標賽 佛館鳴槍起跑環保署合作佛館 共創淨零綠生活福報協會深耕校園 做好事有決心佛光山石獅子 傳承家族護教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