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媽媽
疫情期間餐廳停業,炮哥沒有坐困愁城,反而利用無法開店的一年時間,巧手改造原本像倉庫一樣的鐵皮屋。每天經過時,看見多了一扇窗或半堵牆,成了我上下班途中的樂趣,有時炮哥來店裡買建材,我也會趁機探詢他的創作理念。
除了廚房那面牆,其餘三面都增設了向外推開的木窗,保持空氣流通也兼顧採光,六個造型各異的大窗與入口對開的古早門,泰半來自拆除老屋留下的廢棄木料。門廊左側,由數條粗繩編成麻花辮連結的短牆,以火頭磚搭配白水泥砌成,看起來就像一面蓄勢待發的風帆,鼓脹著遠渡重洋的夢想。
年底時,屋簷掛滿慶祝喬遷與開幕的紅色彩球,門口還有一整排爭妍鬥豔的蝴蝶蘭組合盆栽;重新上了黑漆的木窗總算統一了色調,不再「各自為政」,灰撲撲的鐵皮屋也換上烏亮大衣,裡裡外外全都煥然一新;就連屋外的涼亭、洗手台也頗具巧思。朋友們參觀過改裝後的餐廳,無不讚歎他就是被廚師工作耽誤的藝術家。
接著,炮哥放下鏝刀重拾鍋鏟,燒出一道道美味佳餚,絡繹不絕的饕客聞香而來,用餐時間總是座無虛席。逸出屋外的菜香,連我戴著口罩路過此處都難抵誘惑,忍不住垂涎三尺。
最近正在閱讀《寫作革命》一書,剛好讀到一段話「人生每一次身處谷底,都是為了下一次的再次奮起」,不由得聯想到炮哥的故事。也藉此自我勉勵:疫情期間,與其灰心喪志、長吁短嘆,不如把時間拿來好好想想,還能多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或能從中習得什麼樣的人生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