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輿
明珍是我近三十年前在一個演講場合認識的朋友。我們兩個初次見面就很有話聊,演講結束後一直聊到華燈初上,才留下電話依依不捨道別。
之後,我會和明珍一起聽演講、看話劇,也會一起喝下午茶,雖認識時間不長,但儼然就是一對閨蜜。
各自結婚後,沒有辦法如婚前那般頻繁聯絡,但不管是講電話或見面,依舊一聊就停不下來。
近幾年來,明珍跟我聊最多的是她在印尼的雙親。她常說,她很感念父母,因為家中食指浩繁,打她有記憶開始,就看到父母為了一家子的生計早出晚歸,但即便再苦再累,臉上依舊是慈祥和藹的笑容;在經濟拮据的情況下,還讓她到台灣讀大學。
所以她一直很感恩,雖已在台灣結婚生子,但只要時間允許,都會回印尼探視雙親。只是而今父母都老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她人卻遠在台灣,雖然很掛念他們,但除了寄錢回去聊表心意,其他的什麼都做不了。
去年,明珍從職場退休了,雖然正值疫情期間,但她還是回印尼去看望年邁的父母。今年初,她的丈夫也從職場退休了,夫妻倆毅然絕然一起回到印尼,盡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
我很欽佩明珍的丈夫,能夠如此盡責扮演好「半子」這個角色。自然我也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互相的,「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
明珍自結婚以來就與公婆同住,她常跟我說,自己的爸媽都在印尼,公婆就是她在台灣的爸媽,她要好好孝順他們。除了一下班就將家務一肩攬下,明珍也會買保健食品、衣服給公婆,三不五時就帶兩老去旅行,街坊鄰居都很羨慕公婆有她這麼一個兒媳。
而明珍的公婆待她亦如自己的女兒,他們心疼一個女孩子嫁到這麼遠的地方來,所以只要明珍回印尼,不但沒有第二句話,還會準備好多伴手禮讓她帶回家。
而後公婆相繼生病,明珍自是照顧主力,即便是蠟燭多頭燒,卻始終沒有怨言;當公婆不敵病魔離世時,哀痛逾恆的明珍更是久久才從悲傷中走出來。
現在,明珍的丈夫願意和她一起回印尼孝敬岳父岳母,我想,應該是有感於先前明珍對公婆無怨無悔的付出,讓他這個做丈夫的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決定將這分身為人子的孝心化做行動,回饋岳父岳母吧。
明珍夫妻倆在行孝路上攜手同行,是父母之福,又何嘗不是他們自己的福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