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講典故》古錐好用? 好笑?

字解文說工作室 |2008.02.27
4128觀看次
字級

 「錐」是一種鑽物的工具,也許愈是古舊愈好鑽。可是,在閩南的方言裡,「古錐」卻是用來形容人、話語或事物,這中間意義是如何轉化的呢?

原來如此:

「古錐」大都用以形容聰明、活潑、可愛又語出巧智的人,尤其是指幼童;而對於講話風趣、像年輕人般有機鋒的老人,則多戲稱他是「老古錐」。事實上,「古錐」並不是源自閩南語,而是起源於唐代的佛語。

佛語之所以在閩南一帶流傳,與唐末五代十國之亂後偏安江南有關。據調查,唐時福建佛教寺院只有三十九處,到宋朝已增至七百八十一處,足見閩南民間佛教信仰的弘揚鼎盛,而佛語古詞彙保留在閩南民間方言,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錐」是一種「鑽物的工具」,為「使人通悟道理、發人深省的媒介或方法」,在佛典中俯拾皆是。例如《滁州瑯琊山覺和尚語錄》中提到:「就像剛被洞山在腦後那麼一錐一樣,整個人都神清氣爽起來。」在這裡,「錐」正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刺激,是令人通悟道理的媒介。

這種比喻後來又漸漸轉移,出現了「古錐」、「老古錐」的詞語,形容說禪帶有機鋒、語多巧智的僧人。

唐末有一位玄沙師備禪師(西元八三五—九○八年),據說他應變機智敏捷,各界若在玄學方面有無法定義的部分,一定會去向他請益。例如《舒州龍門佛眼和尚語錄》提到玄沙師備禪師時說:「宗師你與人方便實在太慈悲,你的話實在古錐」;又三聖繼昌禪師在《五燈會元》中也說過「實在羨慕這個玄沙老古錐」的話。

再創經典:

「古錐」的意義到了近代又有些變動,所形容的人也不再局限於禪師或和尚,舉凡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幼童,或是說話風趣不酸腐的年輕人或老人,都可用「古錐」形容。例如:「王爺爺、王伯伯與王小弟不但個個長得很討喜,說話也十分風趣,客人一進王家總是笑聲不斷,稱得上是古錐世家。」

講古:

《滁州瑯琊山覺和尚語錄》:「纔被洞山腦後一錐,直到瓦解冰消。」

《舒州龍門佛眼和尚語錄》:「宗師方便太慈悲,是汝之言實古錐。」

《五燈會元》:「堪羨玄沙老古錐。」

(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