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了提高偏遠地區及弱勢學生課業能力,投入九億元經費強化「攜手課輔計畫」,我認為,這又是「半調子」作法。
這個方案存有師資的嚴重問題。首先,聘任的教師名稱由「代理教師」改為「儲備教師」,但內容不變,如因經費不足或班級人數過少,可隨時終止契約解聘變成「流浪教師」,由於對教師沒有保障,因此在開學後不但師資不足,代課老師還中途離開去考試,也因法規也沒約束,學期沒結束老師就走了,老師來來去去,對學生學習不利。
其次,偏遠地區因先天不足加上交通不便,雖然教育部提供師範公費生擔任老師,但公費生只要四年服務時間一到,無不想盡辦法調離。老師留不住,學生如何能學習好?
目前的教育政策與措施,並未真正顧及「教育機會均等」原則,與符合「社會正義」,就以「五年五百億發展頂尖大學計畫」來說,各大學為了能得到充裕的資源,無不想盡辦法爭取補助,但這塊大餅絕大多數由國立大學獲得,不但對辦學績效佳的私立大學不公,也形成輕人文重理工的怪現象。
教育部沒有長程的培養人力資源計畫,也沒考量少子化的影響,不但廣設大學,也開放各大學設立教育學程,造成人力及資源浪費,更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投入教育,這種教育政策教人對台灣未來的競爭力憂心。
謙言(東縣綠島/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