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有你】 我家養過一頭牛

文/吳芳枝 |2022.03.08
924觀看次
字級

文/吳芳枝

台南市政府在十一年前成立「老牛的家」,讓年老無力耕作的牛在這裡安度餘生,不但不用再邁力工作,還有專人負責照顧。

報載台南縣有一位老農民,牽著為他辛苦耕作二十一年的老牛,到台南「老牛的家」安養,離別的一刻難分難捨,人牛情深的故事,讓我感到一陣鼻酸。

看到這則報導,也讓我想起婆家的老牛。

婆家世代務農,早期都靠畜力耕作,犁田、鬆土、載運農產品,當年村子種甘蔗,採收的甘蔗也是用牛車載運到集貨場。民國四、五十年代,牛隻就是最佳的勞力和運輸工具,而且也要有錢才養得起,所以牛就像財富一樣寶貴,不但耕牛要有牛籍,記載飼主姓名和住所,牛車也需有牌照才能上路,更不能隨便宰殺。

公公非常疼惜家裡的耕牛,每當在田裡辛苦了一整天,傍晚牽回牛欄後,一定會幫牠洗去身上的泥巴,並用加了專用飼料的牧草慰勞牠,讓牛充分休息。有時鄰居要借用牛隻幫忙耕地,如果那段時間勞動太多,公公也會拒絕出借,因為他認為牛代替人們辛苦耕作,不能讓牠太過操勞。還有一次,他看到一隻牛拖著滿車稻穀累得走不動了,主人卻還用牛鞭使勁抽打牠,也忍不住上前勸阻。

後來婆家買了耕耘機,耕作機械化後,老牛也年老退休了。雖然有人想要出錢買下來,但公公擔心被賣到屠宰場,一直把牠當寵物照顧到終老。

以前牛對農人來說就像家人一樣,希望台南老農與耕牛的故事,能帶給日漸冷漠的社會一點啟示和省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