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主張將遺產稅、營業所得稅降至17.5% 馬說問題不在稅率 提高人民所得 政府要投資、要消費 但8年來卻負成長
【本報綜合報導】二○○八總統大選「公民提問」電視辯論昨日登場,針對民眾切身相關的通膨、所得問題,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認為應以減稅,以提升勞動價值;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則認為,減稅不是最好辦法,應該增加投資,創造更多財富。
公民提問第一題為「如何改善通貨膨脹?」謝長廷以「受薪階級減稅政策」為回應,單身免稅額從七萬八提高到十萬元,身心障礙也是一樣,可提高到十二萬元。
他主張提高台灣整體勞動價值,將遺產稅、營業所得稅從百分之二十五降到百分之十七點五。政府也可介入民生物資,阻止油價、電價和水價上漲,這是保護受薪階級。但政府的投資要抑制,他認為馬英九主張「愛台十二件事」,將助長物價,受薪階級受害。
馬英九則不認為減稅是最好辦法,他說,問題不在於稅率太高,而是收入八年來無增加。政府要提高所得,必須要投資、要消費,政府過去八年來投資是負成長,最高還負成長百分之十二。
他說,「愛台十二件事」主張政府投資兩兆六、民間一兆三,可創造五兆多財富,並產業聯結,讓社會熱起來;同時鼓勵台電、中油到海外掌握能源來源,用長期合約降低物價上漲幅度。
謝長廷說,首先要讓台灣總體資產增加,透過「大赦」制度讓資金回流;改革營利所得稅、遺產稅、贈與稅等。他說,馬英九只說經濟要成長百分之六,沒說物價上漲要控制在多少,平穩物價最重要是讓總體勞動價值增加,減稅是其中的辦法。
而馬英九則說,不光政府投資,經濟管制要鬆綁,政策務實開放,讓企業揮灑,願意投資。開放兩岸直航,外資就願意進來,如果仍是鎖國心態,台灣經濟不可能振興。
另外,針對所得問題,馬英九再度強調「六三三」政策,即經濟成長率百分之六、人民所得每人每年三萬美元,及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三以下;落實政策包括十二建設和產業再造等。
謝長廷則認為,沒有講物價就沒有意義。他強調實質購買力,而台灣在這方面是超過南韓的,他以後要讓實質購買力維持在四萬元或三萬元。
提問人陳淑玲追問,國民所得政策若做不到,能不能捐出任內一半薪水?馬英九說,沒有問題。謝長廷認為,不能靠馬英九捐款,要請國民黨捐黨產。
馬英九說,國民黨有解決方案,因為民進黨執政八年把貧富差距拉到六倍以上,國民黨若執政一定會把差距降下來;四口家庭年所得若達不到一年四十八萬元,政府補貼四萬六千八百元。謝長廷說,最重要的是,讓沒有職業的人找到職業,讓底層勞工可以拿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