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鳥世界大探索》鳥喙大不同

林英典/文‧攝影 |2008.02.22
4414觀看次
字級

鳥類的覓食對象千變萬化,而鳥以喙來取食,其喙的形狀也具多樣性,這是鳥類長期以來進化的結果。鳥類一定得要以喙的形、態、樣及功能來適應牠的覓食對象,各種鳥類的基本形體區別不大,但是其喙的形狀在各鳥種間可就有很大的不同。
(圖1)
食蟲鳥的喙多數尖且細長,能於枝幹、枝葉間或地上的枯葉堆中啄找昆蟲吃;而食穀鳥的喙則多為粗短、且具圓錐狀(有如老虎鉗一般,咬力強勁),可咬開堅硬的果核,穀物、或種子之類,又常於地上取食,具有其方便性。

另外於空中捕食飛蟲的鳥類,則其喙的形狀居多平扁且寬闊,有些鳥類之喙邊尚有觸覺敏銳的嘴鬚,交織成一個很實用的「捕蟲網」,以利於牠們在空中捕蟲,這種鳥群中有夜鷹、及黑枕藍鶴等。(圖2)

燕科及雨燕科的鳥類其喙形雖扁而寬,且無嘴鬚可構成「捕蟲網」,但無礙牠們在空中捕食飛蟲的能力;因為燕類具有高速飛行以及敏捷的翻飛、轉變之技巧,迫使飛蟲逃脫不及。

至於食肉性的鳥類其喙粗壯,尖端銳利且夠曲,利於叼住、咬取、撕開獵物,使得牠們的食物包含哺乳類、爬蟲類、兩棲爬蟲、魚類甚至於昆蟲或小型鳥類等,範圍寬廣;還有常於樹幹上敲鑿取出木幹內昆蟲為食的啄木鳥,其喙尖除了銳利之外更是堅硬無比。    (圖3)

而棲息於海岸、湖泊、濕地的鳥類,主要的覓食對象為魚及水生昆蟲、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牠們的喙則進化到大且長,或細,或扁,完全能適應這種生態區域的生活所需,例如涉禽的鷺科、鸛科、朱鷺科、鷸科……等,而這些鳥類亦會應用其敏銳的觸覺來分辨獵物,如混水摸魚的黑面琵鷺,常於混濁的水域裡覓食,主要是靠那大又長且扁平的喙於水中不停的左、右快速揮動來碰觸魚體,若魚體不小心被黑面琵鷺的大喙碰觸上,魚兒會有立即的「彈抖」動作,但想逃已來不及了,因黑面琵鷺的反應動作可是超敏捷的哦!

至於喙形細、長的鷸科,常運用其喙深插入泥沼中去觸探底棲生物,牠的喙敏感性亦是超強,如田鷸那長長的喙插入泥沼中便可感受到泥沼下無脊椎、軟體動物的蠕動,而加以捕食,這可是牠們的覓食利器!

具有濾嘴功能的喙便是雁鴨科的鳥類了。這些雁鴨科的鴨子成天浮游於水面、岸邊,或是泥沼池時,牠們不斷張合的喙,便是在過濾浮游生物或小魚、小蝦,以進入到牠們的腹中。

所以各種鳥類因其棲息環境的不同,覓食對象的不同,其喙的型態、樣式、功能也均有所不同,鳥類在這方面可是適得所需。                                   (圖4)



圖說:

{1}冠羽畫眉的嘴型適合覓食花蜜、果子或小昆蟲。{2}鵂鶹的嘴型適合吞下整隻小老鼠或小鳥。{3}花嘴鴉是濾食水面浮游生物及泥灘裡的小生物。{4}蜂鳥的嘴型細長,最適吸食花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