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永河
早期鄉間道路兩旁多植有林木,而為了讓農作物免受風寒之苦,木麻黃成了行道樹的首選,挺拔的枝幹竄向天際,恣意生長的枝葉蕭蕭颯颯隨風起舞,好不熱鬧。
記憶裡,兒時對木麻黃並未有好感,反多了分恐懼。尤其是東北風起的冷冽寒冬,薄暮時分林間暗影晃動,襯搭枝搖葉擺所發出的窸窣聲響,彷若駭人的魑魅魍魎傾巢而出,即便頑童也早早返家,無膽再逗留。
在交通並不普及的年代,往返兩地常得依賴許久才一班的公車;加上缺乏路燈照明,一入夜,大地彷若罩了一襲黑紗,黑得駭人。曾聽母親提過,有時錯過了末班客運,只得牽起小妹的手,從五公里外的阿公家疾行加小跑步返家,沿途木麻黃樹暗影搖曳,加上如同惡鬼咆哮般的風聲,讓手牽幼女的母親心驚膽跳,如今想起仍心有餘悸。
我想,那時母親除了深恐會與鬼魅不期而遇,更令她害怕的,應該是趁著暗夜做壞事的惡人吧!
服兵役時,駐地鄰近海岸,營舍周遭盡是由木麻黃構成的保安林,蓊蓊鬱鬱,縱使夏日也難見陽光穿透,林間掉落的細軟枝葉鋪滿地,彷若金黃地毯般,頗有北國風情。
邐迤其間的保安道路,大小僅容一車通行,平日除了軍車出入外,罕見人跡,就成了絕佳的路跑場域。清晨抑或黃昏,部隊沿著林道慢跑,齊一的步伐伴隨響徹雲霄的答數聲,乃林中最朝氣蓬勃的時刻。
除此之外,啁啾鳥鳴與唧唧蟲聲,亦是木麻黃林間最熟悉的聲響。臨退伍前,喜歡獨自一人沿著林道慢跑,部隊裡的忠犬「庫洛」偶會伴隨,腳步聲如同一支利箭,劃破了靜謐,休息其中的夜鷺受驚飛起,振翅間也將草叢裡的蟲兒逼出,滿地亂跳,好不熱鬧!
如今,路旁已難得見到木麻黃,取而代之的是明晃晃的路燈,將黑夜照耀如白晝,令母親擔憂惶恐的景致已不復存在。
退伍十餘年後曾順道回訪昔日駐地,發現早已人去樓空成一廢墟,只有木麻黃林仍在;依稀間,我彷彿聽見林間傳出的嘹亮歌聲,迴盪在冷冽的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