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日前為台南縣某間藏傳佛教慈善機構主持開工破土,司儀當場稱呼陳總統為「阿扁總統陛下」,或許這句尊稱令陳總統「龍心」大悅,當場宣布卸任後將成為該慈善機構的志工。
慈善機構主事者宣稱,總統是一國之君,如同佛教裡的國王,因此尊稱陳總統為陛下;然而「陛下」在民眾認知裡,多指世襲君主,與崇尚主權在民的民主國家,對元首的權力來源與象徵意義上,都有顯著的差異。
陳總統身為國家第一號公僕,卻未當場糾正這種近乎阿諛奉承的言行,這與他最近訪問台南某寺廟,寺廟將陳總統如廁,且只用過一次的馬桶稱做「龍液貯」,異曲同工。
上行下效風吹草偃,若非當事人默許甚至喜歡這種調調,馬屁事例豈會一再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的民主台灣,還會出現這種馬屁行徑,不僅與陳總統標榜的平民化作風背道而馳,對「民主進步」黨是反諷,更是公民教育的失敗。
羅馬共和時代末期,被羅馬議會封為終身獨裁者的凱撒,在公開典禮場合被安東尼等人推戴勸進,獻上象徵帝王的桂冠,凱撒當場拒絕;故總統蔣經國擔任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時,某次在軍中公開儀式,司儀要在場人士向小蔣「敬禮」,他隨即糾正司儀,指示非軍職身份者,不必向他行禮致敬。
凱撒與小蔣身處專制時代,還有如此的公私分際認知,難能可貴,與標榜平民化與三級貧戶子弟的陳總統相比,誰比較平民化、誰的言行富於帝王與威權心態,不言而喻。
陳崑謀(台中市/文字工作者)